流动性充裕下2月MLF仍超额续做3000亿元,释放什么信号?

“稳增长”之下,MLF(中期借贷便利)保持超额续做。2月15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含对2月18日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据统计,本月MLF到期量为2000亿元,这意味着,央行此次MLF操作为增量续做;与此同时,操作利率保持不变,与上期持平,为2.85%;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2.10%,同样保持不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尽管当前市场利率在MLF利率下方运行,但着眼于“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MLF小幅加量续做比较符合当前的货币政策取向。

一方面,在2021年12月全面降准、2022年1月MLF利率下调接踵落地后,中端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其中,当前代表性的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降至2.4%~2.5%区间,明显低于MLF操作利率水平。这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已处于较为充裕状态。

另一方面,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迎来“开门红”,社融、M2同比都有明显加速。“不过,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货币政策仍需在‘稳增长’方向上充足发力,继续推进‘宽信用’过程向纵深发展。”王青称。

这在近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也有体现。《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称,央行增加长期限资金投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释放了央行积极“稳增长”政策取向。这主要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疫情、经济与政策前景复杂化,以及近期国际地缘局势升温,市场波动加剧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央行适度增加中期资金供给,有助于稳定市场对经济前景预期,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除了操作规模增加外,在操作价格上,此次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这也符合市场预期。毕竟此前即使在2020年初疫情高峰期,也未出现连续两个月下调政策利率的操作。而MLF操作利率的不变也意味着2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的定价基础保持不动,业内预计本月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也将大概率保持不变。

周茂华称,本次MLF利率保持稳定,主要是考虑到近几个月国内实施降准、降息,效果整体理想,1月金融数据强劲,实体经济融资供需两旺,央行政策短期转向观望;同时,MLF利率作为LPR报价利率“锚”,加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整体理想,预计本月LPR利率保持稳定。

还需一提的是,与近来海外通胀升温迫使货币政策收紧不同,《报告》强调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其中,今年CPI运行中枢可能较上年温和抬升,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与此同时,PPI同比涨幅在阶段性冲高后回落。当前宏观经济的焦点在于受疫情波动、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增长动能阶段性放缓。

王青称,接下来我国货币政策将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仅不会跟进海外收紧,而且还有边际宽松空间。预计上半年进一步降准降息都有可能,主要视国内经济运行是否存在偏离合理区间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而定。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也分析称,目前货币政策正在从货币先行阶段进入到为“宽信用”保驾护航阶段。政策重心仍是强调稳增长,“宽信用”取向明确,目标是“总量稳、结构优”。政策工具层面,短期降准必要性不高,降息的外部制约增大且需要观察效果,结构性政策是主角,资金面稳中偏松,人民币可能面临小压力,房地产金融政策略转积极。

周茂华表示,从趋势看,上半年国内政策重心仍是促内需、稳增长,货币政策稳健略偏松,未来降准等政策仍有空间。但考虑目前国内经济面临复杂内外环境,既有结构方面问题,也有需求方面压力,国内需要多部门政策协同,更多采取总量与结构性工具配合,精准发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