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物传人”!深圳出台《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进口货物总额超过1.6万亿元,然而,大量进口的境外输入物品也可能隐藏着疫情风险点。作为外贸大市,深圳从政府到企业精准发力施策,严格把好“物传人”疫情防控这一关,并出台《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进一步筑牢境外输入物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企业进口:“6面消杀”降风险
虎年新春之际,深圳陆续复工复产。但多地“物传人”现象频发,使深圳不少进口企业的压力陡然增大。
“受疫情影响,我们公司深港两地牌司机的‘跨境安’系统作业点被取消,导致一批牙科印模和模型等物料停滞在香港无法入关。”主攻义齿加工的现代牙科器材(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朱俊峰告诉记者。
对于已经进口至深圳的货品,该公司进一步提升消杀等级,出台了详细全面的工作指导流程,并在厂区开辟了两块大型场地专做消杀工作,务求保障全流程安全生产。
那么,一件牙模(带包装)将经历怎样的消杀历程?
朱俊峰介绍,货品在进入指定卸货区后,将由专人对运输车辆全方位消毒,然后对装卸货物的外包装箱6面进行喷洒消毒,再运往指定区域静置24小时,静置结束后由专人将货物拖运至消毒房拆包区,由专人拆包并对内包装盒6面进行喷洒消毒,在指定区域静置24小时后,再由专人拆盒,同时对包装袋、牙模进行全面喷洒消毒,静置20分钟后再送往产线进行生产加工。
“疫情对义齿加工行业特别是进口企业而言,压力不可谓不大。我们将继续紧抓消毒防控工作,积极落实各项防疫政策,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朱俊峰说。
政策出台:输入物品全覆盖
在基本隔绝“人传人”的情况下,如何防控来源不明的境外输入物品传染源,是深圳乃至全国疫情防控的重点之一。为筑牢境外输入物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深圳又一新政日前正式落地。
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池卫国昨天介绍,深圳已正式出台《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旨在指导各行各业企业、机构和人员做好境外输入物品疫情防控,推动建立全行业高度自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人、物、环境”同防联防联控机制。
记者梳理发现,《指引》覆盖范围非常广,对深圳市所有境外输入物品的防控都提出了基本要求,涵盖进口物品、深港跨境运输物品、国际邮件、个人随身携带入境物品、冷链食品水果等,而且针对各专项都有细化的防控方案。
在流程上,《指引》针对境外输入物品在通关、运输、装卸、拆封、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要求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细化落实防控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指引》提出了“双固定”原则,一是经营主体要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设置固定场所来进行境外输入物品的作业,二是应安排相对固定的人员进行相关物品的装卸、搬运、储放、拆封等工作。
《指引》还提出,经营主体要实施“名单制”管理,要建立装卸、搬运、储放、拆封境外输入物品的人员、长期高频次接触境外输入物品的人员等重点岗位人员清单,全面加强防控操作培训、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朱俊峰认为,这对进口企业的疫情防控和消杀工作提供了更精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我们将根据《指引》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监管,规范执行防控指引,确保货物进口全流程、全环节防控安全。”(记者 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