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际航班的民航人:一年隔离 293 天
1月28日,东航地面服务部员工李昕蒙带队进入新一轮“14+7+7”模式集中保障中高风险航班的运行工作,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今年的春节她将再次与团队小伙伴共同度过。
在完成春运航班保障任务后,她必须经历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这意味着,直到元宵节过后的正月十九,她和小伙伴们才能回到自己家中。
这样的工作和隔离节奏,对李昕蒙已经是家常便饭。此前的1月15日,她才刚刚结束了自己上一轮“14+7+7”的考验。
守住“第一道防线”
出生于1993年的李昕蒙,在2017年硕士毕业后成为东航地面服务部浦东旅客服务中心的一名管培生。当时的她完全没有预料到,三年之后,浦东机场将成为她日以继夜奋斗的“战场”。
2020年,新冠疫情重创全球航空运输市场,也对我国的民航业造成严重打击。2020年,我国全民航旅客运输量仅4.18亿人次,瞬间倒退到2014年运输水平;2021年也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不到。
然而,由于疫情期间执行的特殊防疫政策,对要保证每一个航班起飞和落地,守住“第一道防线”的李昕蒙们来说,工作量和强度反而更大了。毕竟,上海口岸承担了全国30%的国际客运业务和50%的国际货运业务,东航地面服务部则承担了上海口岸国际客货运60%的业务。
过去的一年,作为浦东机场“两集中”的其中一员,李昕蒙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国际及地区高风险航班进港的保障。在此期间,她高度重复着单调又繁忙的航班保障工作——在国际航班落地后,开舱门、资料交接、旅客引导、行李消杀、旅客转运。而在每保障完一个航班后,李昕蒙和同事们都要抓紧时间更换一套新的防护服。
由于每天穿戴隔离服和手套的时间比较长,每次脱下防护服的时候,口罩都会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而每天她们戴手套的时间都达到七八个小时以上,一天工作结束,手套脱下来时,整双手都是被水泡过浮肿的样子。
由于防疫要求,这两年的航班保障过程中,地面服务人员和旅客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即便这样,李昕蒙还是能够回忆起很多由旅客带来的感动瞬间。
比如每当航班抵达,李昕蒙和小伙伴们都会守护在旅客下机处,举着牌子提示旅客“请提前准备好海外二维码,请向前走”,就是这再普通不过的一句中文提示,却经常会收获旅客的一句句“回国真好”,“回家真好”与“谢谢”。
最长隔离293天
而让李昕蒙印象更深刻的,则是前所未有的周而复始的隔离生活。
2021年8月13日起,按照民航局“四指定、四固定、两集中”政策要求,东航地面服务部率先在驻场单位中全面执行、实施“14+7+7”的闭环管理模式,全年“两集中”已投入10批6428人次员工从事国际业务保障工作。
“虽然这两年航班减少了,但我们东航员工隔离的时间却创造了最长的纪录。整个去年,防疫重点是‘外防输入’,与别的行业相比,航空业防疫压力更大;上海承担了全国航空客运1/3的入境量,与别的航空公司相比,我们作为上海主基地航空公司的防疫压力更大,全年公司累计隔离超过21万人次,其中最长隔离293天。我们还有237名境外同事在坚守岗位。”李昕蒙说。
除了地服人员,机组人员也是经常进入隔离生活的岗位,由于执行国际航班的机组在落地回国后,都要执行集中隔离14天的政策,很多机组飞一次航班,从出门到回家,一次就要超过20天。
来自国航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20年一年,国航空勤队伍隔离医学观察超过9.8万人次(其中飞行员达6.8万人次)、人均隔离2.6次、时长超过36天,有的单次隔离时间长达近2个月,尤其是飞行总队A330、B777等宽体机大队,人均累计隔离超过100天,最长达到147天。
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工作性质,这两年能够陪伴在家人和亲友身边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但李昕蒙相信,所有的坚守都是有意义的。“相信一定会有一天,我们可以不再需要穿着大白工作,可以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可以有更多机会拥抱身边的‘战友’和亲人,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