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半导体“冲刺”千亿市值,能否打破行业“老二盈利难”魔咒?
科创版迎来又一半导体巨头上市。华虹半导体于8月7日正式登陆科创版,华虹半导体科创版股票N华虹(688347.SH)开盘一分钟内股价涨幅一度达到11.44%。截至发稿,N华虹(688347.SH)股价报55.41元/股,涨幅6.56%,按照现有股价计算,公司当前市值为950.8亿元人民币。
华虹半导体于2014年登陆港交所,截至8月4日,公司在港股最新股价为26.35港元/股,最新市值为345亿港元。2023年,华虹半导体启动回A进程,根据招股说明书,华虹公司本次发行价格为52元/股,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4077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23.76%,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无老股转让。
(资料图)
华虹半导体前身为由中日合资成立于1997年的上海华虹NEC,经股权重组后,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随着科创板IPO注册申请的获批,华虹半导体将成为继中芯国际(688981.SH)、华润微(688396.SH)之后,科创板第三家“A+H”半导体企业。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晶圆代工企业的营业收入排名数据,华虹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二大、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厂。
值得关注的是,华虹半导体此次的212.03亿元IPO募资金额仅次于中芯国际(532.3亿元)和百济神州(221.6亿元),有望成为科创板年内最大IPO。
根据招股书,华虹半导体的募投项目分别是华虹制造(无锡)项目、8英寸厂优化升级项目、特色工艺技术创新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华虹制造(无锡)项目拟投入125亿元,项目达产后月产能达到8.3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该项目依托上海华虹宏力在车规级工艺与产品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并延展嵌入式/独立式存储器、模拟与电源管理、高端功率器件等工艺平台。
从业务方面来看,功率器件和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是华虹半导体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公司的功率器件和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实现收入金额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1.36%、31.23%。
此外,华虹半导体当前主要提供8英寸及12英寸晶圆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服务,立足于先进“特色IC+功率器件”的战略目标,目前,华虹半导体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12英寸晶圆厂。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2年,华虹公司分别实现营收67.37亿元、106.30亿元、167.8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6%、41.9%、42.48%;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亿元、16.60亿元、30.0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60%、27.59%和35.59%。华虹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至87.20亿元,同比增长7.19%至9.96%;预计实现净利润12.50亿元至17.50亿元,同比增长3.91%至45.47%。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此前对第一财经指出:华虹半导体拟发行A股约4.08亿股,占扩大后股本约24%,市场刚需带动头部企业业绩,华虹半导体长期基本面向好。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中国半导体近年迅猛发展,成熟制程项目已经变得不再稀缺,甚至局部细分赛道已是红海状态。当前,稳坐国内市场“头把交椅”的中芯国际正在加快速度“跑马圈地”,未来成熟制程芯片的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行业老二“喝不着汤”的状况是否会继续应验?而华虹应当以何种更有吸引力的增长方式以在未来持续吸引投资者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营收结构的角度来看,功率器件和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是华虹半导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收入金额分别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1.36%、31.23%。不过,在国内上市公司中,功率器件业务占比超过50%的有扬杰科技、华润微、士兰微、斯达半导、新洁能、捷捷微电、东微半导、芯导科技、台基股份、派瑞股份等。2021年上述10家企业当中,有5家企业功率器件业务收入增速超过70%,然而2022年功率器件收入增速较2021年显著放缓,出现“急刹车”现象。这一变化跟功率器件市场出现明显结构性需求分化有关,业内预测2023年这一现象将会延续。
2022年上市公司中功率器件业务收入最高的是士兰微,达44.67亿元,而按照比例计算,华虹半导体2022年功率器件业务营收规模约为52.64亿元,营收规模远超士兰微。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士兰微的股价自2021年7月30日登上历史最高点之后,在两年之内缩水144.43%,华虹半导体上市之后,相关业务受到下游市场结构性需求分化影响的程度也将会进一步受到二级市场的密切关注和放大。
不过从当前来看,资本市场对晶圆半导体的行业长期发展持乐观态度。
华鑫证券表示,国内市场受益于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境内晶圆代工行业的发展,同时部分境内半导体设计企业积极寻找满足其需求的境内晶圆代工产能,预计未来中国大陆晶圆代工行业产能需求将保持较高速的增长趋势。
华金证券表示,根据初步预测,预计华虹半导体2023年1-6月可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区间约12.50亿元至17.50亿元,同比增长3.91%至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