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点!贴上辟谣标签 让谣言无处遁形


【资料图】

□ 姚 倩

近日,据媒体报道,按照“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统一安排,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会同网络综合治理局,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组织12家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今年8月以来,全面梳理存量谣言样本3342个,对8万余条存量谣言标记辟谣标签……一组组数字背后反映了网络谣言的海量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力度和精度。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很多听上去似乎“有鼻子有眼”,让人真假难辨,经过大量转发,容易误导公众认知,进而破坏网络生态,扰乱公共秩序。登录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络辟谣标签工作专区,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充斥眼球、似曾相识。如在卫生健康领域,“核酸采样棉签有毒”“频繁做核酸引发咽喉癌鼻咽癌”等涉疫谣言危言耸听、制造恐慌;在历史文化领域,“狼牙山五壮士是‘溜崖’而不是跳崖”“飞夺泸定桥战斗不存在”等涉史谣言罔顾事实、歪曲历史;在食品安全领域,“味精是化学合成的有害物质”“醋吃多了会导致骨质疏松”等流言违背科学、混淆视听。

这中间既有变着花样、“春风吹又生”的旧谣言,又有屡禁不止、跑在真相之前的新谣言。旧谣言反复传播、新谣言层出不穷,原因究竟为哪般?一方面是网络造谣成本低,传播途径隐匿,接收群体广泛;另一方面则是辟谣成本高,取证调查困难,追踪溯源难度大等等。如果未及时对症处理,网络谣言就如同庄稼地里野蛮生长的杂草,势必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可以看出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标记辟谣标签就是直面网络谣言这一顽瘴痼疾的积极探索。坚持存量清理和增量遏制并重,突出样本打捞和信息比对相结合……网络谣言治理模式逐渐向精细化转型。相比以往一删了之的简单方式,给谣言贴上“识别码”并公开晒在网络平台上,相当于把网络谣言这种“杂草”一一挑出来进而连根拔除,有助于网民通过搜索比对样本库提高鉴别真假的能力,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同时,也有利于统筹运用网站平台资源,在监测、发现、辟谣、处置等流程中形成合力,提高辟谣质效。

当然,给网络谣言帖标注辟谣标签属于后置行为,仅是网络谣言治理全流程的重要一环,要全面系统治理网络谣言,还需在分类研判处置、加大溯源追责力度、健全完善辟谣机制、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等方面落实落细。比如要进一步指导网站平台建立和动态更新样本库,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比对匹配,做好拦截处置;对标注辟谣标签的内容,在平台搜索关键词时突出显示辟谣信息;研究完善算法规则,向接触过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辟谣信息,以此扩大权威信息的覆盖面和触达率。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谣言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针对该领域出现的老问题和新情况要始终保持敏锐性,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地解决,最大限度挤压网络谣言生存空间,让网络谣言无处遁形,让人民群众在清朗网络空间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 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