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辽宁政法系统打出“组合拳”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举,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全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向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1年,全省政法系统围绕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总要求,把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来抓,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服务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在谋深做实增效上持续发力,打出“组合拳”,跑出“加速度”,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强意识建机制 协同联动聚合力

“政法队伍是打造良好法治环境的主力军,要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锚定省委明确的目标,省、市、县三级政法机关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

“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全省政法机关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活动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大学大讨论,分级组织专题研修班,增强政法干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凝聚服务振兴发展共识。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是保障。

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省委政法委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引领,在原有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任务书”“路线图”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建立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涉法权益保护协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建立涵盖省、市、县三级党委政法委、营商局、工商联、政法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着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1+5+N”制度体系,搭建起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四梁八柱”。

为找准优化法治环境、服务保障发展的着力点,政法各单位主动履行主体责任,纷纷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创新举措,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全省法院形成服务保障市场主体“3+5+1”工作体系,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提供精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全省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精准办理涉民企案件,坚决杜绝“办理一个案件,垮掉一家企业”。省公安厅将规范公安执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企业经营发展等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315家律所与366家商会、行业协会建立联系机制,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此外,省委政法委还进一步强化与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省工商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跨部门涉企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通报情况、征求意见、统一行动、形成合力;会同省营商环境建设局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台,打造省市两级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主渠道;联合省工商联“覆盖式”走访省内主要商会企业,建立“政企直通车”,解决企业在发展经营中遇到的涉法涉诉问题。

“严”字当头 让企业安心经营

“我们不求被特殊关照,只求公公正。”在去年10月份召开的全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座谈会上,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发言道出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

正义的司法环境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更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根本要求。

如何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市场主体?全省政法机关坚持“严”字当头。

一方面,坚持刀刃向内,严格规范司法权力运行。

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全省政法机关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加大正风肃纪反腐力度。在全国率先下发“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等政策文件,以“自查从宽”引导、以“被查从严”倒逼,形成高压震慑。深挖彻查“人情案”“关系案”,有效解决一大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赢得广大群众一致称赞。

同时,省委政法委还不断完善违纪违法责任与执法司法办案责任分类处理机制,开展全省重点案件异地交叉评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涉企刑事“挂案”排查清理、涉产权司法错案排查清理活动等,着力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

一年来,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排查认定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1805个,处理处分干警892人次。

另一方面,切实用法治手段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重拳打击涉企违法失信行为。

在去年开展的涉企案件积案清理工作中,阜新市彰武县公安局侦办的吴某新系列合同诈骗案被列为重点督办攻坚案件。

“这个案子时间跨度大,而且犯罪嫌疑人都逃往外地。没想到公安机关辗转4省6地市,为我们挽回经济损失。有力度,更有温度!”阜新市彰武县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连连感叹。

紧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违法犯罪以及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了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涉企案件”攻坚战,对现有未办结涉企积案全面梳理,全力攻坚;对新发生的涉企现案,依法快侦快结,最大限度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2021年,全省公安机关共办结涉企积案916起,挽回经济损失5.08亿元,全力打造了安商兴商的发展环境。

靶向发力 让法治有力度有温度

突出严管,更要体现厚爱。

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全省政法机关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聚焦涉企案件久拖不立、久审不结、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违规使用强制措施等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细化问题、责任清单,全力确保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案件超期审理、执行案款发放不及时,以及胜诉诉讼费退费难、退费慢等问题备受市场主体诟病。针对三大“顽疾”,省法院组织开展涉市场主体超审限案件清结、超期执行案款清理和胜诉退费三个专项整治,全力解决历史欠账。

沈阳中院出台《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僵局下先行判决解除合同的操作指引》,助力“停缓建”工程尽快复工复产,释放数十亿元重要生产要素,激发市场活力。大连中院制定相关规定,精准有效地规范“新三板”市场发生的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行为,充分彰显司法在维护正常证券市场秩序、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去年底,辽宁法院适用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办法,诉前多元化解、速裁快审31.2万起案件,以“活封活扣”、财产置换方式,盘活企业资产671.6亿元,依法不采取或暂缓采取信用惩戒措施40487件,持续向外界传递了倾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

“办理一个案件,垮掉一家企业”的情况并不鲜见。很多企业经营者因此谈“案”色变。

“在办理涉企轻微犯罪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对刑事手段的运用往往陷入两难。诉,则会因定罪量刑的负面影响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不诉,又容易导致企业违法犯罪再次发生。”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郑明玮介绍,全面推行“合规考察”制度,正是化解这一问题的良方,在督促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开展合规建设的同时,努力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

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先后办理涉案企业合规考察案件48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共有56家涉案企业参与了合规整改,切实给企业经营者吃下一颗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法治定心丸。

优化法治服务 赋能营商环境

用服务的温度让营商环境变得更“暖”。一年来,全省政法机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后劲。

为权力“瘦身”,让市场“强身”。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加快简政放权改革速度,以便企利民为导向,构建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4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时限减少50%,提交材料减少30%……一组数据背后,是态度,更有温度。

一直以来,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存在“请假难”“请假繁”等问题。按照监管要求外出需申请,但申请手续和审批程序复杂,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便。

如何让涉企社矫对象“出得去”又“管得住”?省检察院和省司法厅共同研究制定《对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简捷监管办法》,对主动履职告知、简化申请手续、高效完成审批等方面进行规范。

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因公司生产急需特殊设备,去年4月,我就是通过这条‘绿色通道’获批前往三亚进行采购,保证了公司的正常运行,真是方便、快捷!”

在沈阳市民营企业集中的商协会、小微企业集中的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经常会看到这样一抹“检察蓝”。

把法律服务站设在企业旁,变“坐堂等客”为“送诊上门”,如今,沈阳“检察蓝护航创业者”法律服务站已覆盖全市7000余家企业。

“我们中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很多没有余力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有了法律服务站,检察机关以免费、便捷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务,避免了很多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风险,提升了竞争力。”法律服务站的设立深受广大中小微民企欢迎。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工程。今年,全省政法机关将启动辽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六抓六促”工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及时化解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企业健康发展。(刘乐 黄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