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万亿俱乐部”第二年,南通推出66条提升营商环境
虎年伊始,“万亿俱乐部”成员之一的南通市,首次对外集成发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
去年是南通迈入万亿俱乐部之后的第一年。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南通2021年GDP再次超万亿,达11026.9亿元,增长8.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江苏全省0.8、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0.7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
2月8日,在“万事好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新闻发布会上,南通市常务副市长陆卫东称,在以往工作实践和今年工作谋划中,我们越发深刻感受到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城市投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立足新发展阶段,既要夯实重大项目“硬支撑”,更要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南通推动更深层次对接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首先要在营商环境上学习上海、学习苏南。
南通素有重商亲商的传统,也是全国最早开展“放管服”改革试点的城市之一。但近年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南通的营商环境与上海、苏州等先进城市的差距在扩大,与全市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的形势不相匹配,与发挥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支点作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使命定位不相适应,已经到了必须系统打造、全面提升再出发的关键时刻。
这正是南通推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的背景。
图片来源:南通发布
这66条举措,汇聚了32个部门的惠企便民举措,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与此同时,66条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江苏全省首创或领先实施,有的举措属于全国首创。
比如,第36条“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属于全国首创。在以往交易中,各方主体要集中在同一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标要递交纸质文件,交易成本高、效率低。现在通过建立在线投标、网上直播开标、智能辅助评标、交易全流程数字见证的“不见面”交易体系,投标企业不必抵达交易场所,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可在任意地点完成投标,招、投、开、评、定等各个环节均可通过网络完成。
南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今年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要求重点抓好“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八个方面工作。
为统筹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南通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三三四”工作推进机制(三个年、三个三年、四项机制)。
“三个年”是指将今年明确为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三个三年”指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以及政府内部加强债务管理的举措;“四项机制”是指建立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项目建设季度观摩会、科技创新双月例会、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
2月8日当天,南通市还召开了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会。南通市委书记王晖出席并讲话。南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新明作工作部署。会议提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