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用自己拍的照片也要花500元/张?视觉中国的生意怎么做

还有两天就要公布2023年的半年度业绩时,视觉中国被推到了微博的热搜上。


(相关资料图)

15日,科学科普博主“Jeff的星空之旅”在微博上称收到了视觉中国打来的电话,声称他的公众号侵权使用了视觉中国173张照片,要求赔偿8万多元。“而当我打开内容一看,这些所谓的‘侵权照片’竟然都是我自己拍摄的作品。我的这些作品从未和视觉中国进行合作,也没传过他们图库,怎么成了视觉中国所有的版权??? 还要我赔偿损失。”

一时之间,评论区里开始对视觉中国进行声讨,网友也在为当事摄影师准备反诉出谋划策。视觉中国本想发起一次维权,但逐渐演变为一次公众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

转授权成焦点

15日晚,视觉中国回应称,经初步核实,涉事图片系该摄影师授权图片库Stocktrek Images进行销售,Stocktrek Images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Getty Images销售。视觉中国作为Getty Images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

但@Jeff的星空之旅表示“不接受视觉中国观点,Stocktrek明确告知视觉中国无权销售作品,也没有作品任何版权。Getty也无权将作品再次转授。请视觉中国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版权保护到底是如何约定的,这样的起诉究竟是否合理合法?

“结合目前网上发布的信息来看,视觉中国是根据Getty Images的授权,获得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完整的销售权利’,这里面需要明确的是‘销售权利’和‘维权权利’不是等同或包含的关系,具体要看授权合同的约定。也就是说,即便视觉中国有‘销售权利’,并不代表其当然获得了‘维权权利’,那么其仅以‘销售权利’进行维权,是没有合法依据的。”

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云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日他也关注到了这个热点事件。

他表示,在提到版权转授权和盈利分配,著作权人和被授权方之间一般通过协商确认,这是商业行为,比如根据销售额按比例分成等。原创者(著作权人)在对外授权时也可以明确约定是普通许可使用、排他许可使用和独占许可使用,如果原创者(著作权人)仍需要使用自己的作品,那么应当避免通过独占许可使用的方式对外授权。现在“Jeff的星空之旅”最新回复否认了对外授权,也就是说视觉中国所谓的“完整销售授权链条”也有可能是不存在的,更别说“维权授权”了。

“对外再转授权时,所获得的收益原始权利人是否有权分配,这个完全取决于原始的权利人与被授权方之间的合同约定。但一般情况来讲,除非这种作品非常的知名,否则的话,这个被授权方一般都不会约定还有权从转授权的收益中再进行分成。”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这种摄影作品原始权利人在对外进行授权的时候,关键是看是否把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给了他人。

营收下滑的困境

视觉中国的日子不好过了。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2 亿元,同比下降 14.87%;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64.97 万元,同比增长 85.73%。根据上半年业绩预告,通过进一步收购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至控股产生的投资收益 4558.26 万元,属于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比上年同期预计有-25.78% – 0.80%的变化。

成立于2000年6月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是中间平台,聚合了超过4亿的优质图片、视频、音乐等数字内容,链接的是创作者和使用方。

视觉中国的数字内容来源包括专业供应商、个人创作者以及公司自有版权内容。公司的内容合作方既包括专业内容生产机构,也包括职业内容创作者以及普通内容创作者。公司为签约合作创作者提供数字版权交易、数字艺术交易、定制创作等变现服务,并与创作者采取分成的合作模式;如果是公司的自有版权内容,则公司无需支付分成。2014年-2022年,视觉中国累计向全球内容供稿方支付版权许可和服务费超18亿元。

视觉中国把客户分为KA客户、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与个人的长尾市场。KA客户具有需求高频,对内容品质和专业服务要求高的特点,以传媒出版、广告营销、互联网平台以及创意制作机构等大中型企业的专业用户为主;中小企业市场具有客户数量大,用户为中小企业的运营、营销以及商务人员,内容需求中低频的特点;以小微企业与个人用户为主的长尾市场则具有数量庞大的海量用户,但对内容需求低频,价格敏感度高。

截至2022年,视觉中国直接签约客户数超过 24,000 家,同比增长 4%;其中年度销售额 10 万元以上的客户续约率继续保持在 80%以上,核心客户群保持稳定;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触达长尾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数量超 220 万。

截至发稿,视觉中国(000681.SZ)下跌2.78%,股价为16.79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