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如何解决中国碳市场痛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样支招

全国碳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痛点。比如,非临近履约期交易清淡,市场活跃度较低;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暂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大量的企业和排放未被纳入履约考核。


(资料图)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向第一财经表示,碳市场的覆盖范围、行业以及先后顺序是碳市场建设的关键要素,市场主体交易的活跃度是碳市场能否发挥减排效果和作用的关键,这对防止碳泄漏,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实现公平减排,最终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曹仁贤建议,“十四五”期间将更多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比如,目前我国碳市场已纳入发电行业,覆盖全国碳排放量约45%,但还有大量高耗能行业未被纳入。曹仁贤建议,尽早将水泥、钢铁和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并尽快明确其纳入的时间节点及碳配额分配原则。

碳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进而有利于加快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曹仁贤建议,在现阶段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进一步增加如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并引入远期交易、展期交易、掉期交易等更多交易方式。

另外,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我国碳市场的补充机制,主要是在为满足控排企业履约需求的同时促进减排,是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

但是该机制自2017年起暂停实施。由于目前CCER市场暂未重启,CCER存量不足,民间市场主体缺乏参与碳市场自愿交易的途径,且可参与交易的品种、交易和管理制度不明确等。

曹仁贤建议,建议尽快重启CCER市场,加快落实自愿减排市场建设。根据不同类别新能源项目的市场存量,项目开发的额外性,甄选出一批符合碳市场交易需求、能稳定推进碳市场有序发展的自愿减排项目,并支持开发对应的方法学工具,积极推进新能源行业参与到碳市场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600028.SH)董事长马永生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同样建议将CCUS项目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

马永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是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

二是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推动CCUS项目获得碳减排量,提升项目经济性,推动CCUS项目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三是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