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制造业PMI创十年新高

随着稳经济政策进一步显效,叠加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相关资料图)

国家统计局3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PMI为52.6%,高于上月2.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明显上升,并创2012年5月以来新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抬升1.9个百分点至56.3%。两大行业PMI双双提高,带动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上升3.5个百分点至56.4%,三大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显示中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

“经济全面回升的态势更加明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2月PMI指数在荣枯线上继续提高,尽管有春节因素影响(今年春节在1月,PMI是与上月对比形成),但从PMI提升幅度较大,特别是各分项指标大多数均已提高到荣枯线以上来看,仍然明显表现出经济全面持续回升。

不过,经历三年疫情冲击之后,经济要回归常态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尤其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的修复尚需时日。当前市场的快速复苏仍建立在以疫情为主的外部不利影响逐步消除的基础上,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巩固。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更多稳增长举措有望在本周开幕的全国两会上披露。

产需两端同步扩张

2月,全国各地新冠感染疫情影响基本消退,春节过后社会面流动性全面恢复,我国制造业市场需求加快释放。制造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为54.1%,较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0%以上,显示需求进入快速回升状态。

外部需求也呈明显回升迹象,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4%,较上月上升6.3个百分点,在连续21个月运行在收缩区间后回到50%以上。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这显示出在全球经济下行态势缓解、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国内企业着力提升竞争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带动下,我国出口止跌趋稳。

企业调查显示,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为32.3%,较上月下降3.6个百分点,显示物流运输成本下降,对生产活动保障较好。采购量指数为53.5%,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1.3%,较上月上升4.6个百分点,在连续20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两个指数的变化显示国内外原材料供给明显增加。

疫情防控政策全面优化有效提升了人员流动性,市场供需回升拉动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从业人员指数为50.2%,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在连续22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

在动力增强、物流通畅、原料充足等多个因素的带动下,企业生产快速扩张,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升至56.7%的较高水平。文韬表示,需求回升为企业生产注入动力,社会面流动性恢复为生产活动提供保障,企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好转。

需求上升也强化了对产品价格的支撑作用,出厂价格指数为51.2%,较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显示产品销售价格止跌回升。文韬认为,2月影响企业生产活动的外部约束改善,企业供给回升,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企业实现收益,经营势头向好。

市场信心明显增强

经济全面回升的势头,还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回升上。今年以来多地集中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拉动了产业链中上游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回升,2月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51.6%,较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创2021年4月以来新高;装备制造业PMI为54.5%,较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明显上升。

疫情影响消退后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市场需求稳中有增,带动产业链下游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也实现稳中有升。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6%,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1.3%,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21个细分行业PMI中,14个行业PMI较上月上升,18个行业PMI高于50%。

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型企业PMI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和51.2%,分别较上月上升3.4和4个百分点,都在连续多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显示中小企业连续下行态势有所扭转。大型企业PMI为53.7%,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结合大中小企业PMI来看,当前市场主体的活力普遍提升。

企业信心也在明显增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连续3个月上升,其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58%,中型企业高于55%,显示企业普遍对后市持有乐观预期。

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全部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纺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10个行业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行业恢复发展较为乐观。

仍需关注需求不足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第一财经表示,2月疫情影响进一步消退,加之稳经济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企业经营信心改善,节后各行业开工率大幅回升,共同推动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在扩张区间继续大幅上行。总体看来,今年经济增长势头将有较明显的好转和恢复。

文韬表示,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0%以上,且指数连续环比明显上升,各个分项指数全面好转,显示制造业运行出现拐点,经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平缓恢复期后开始进入快速回升轨道。

他认为,当前仍需重点关注需求端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市场需求总量问题,尽管2月市场需求在加快释放,但企业对当前需求释放力度仍感到不足,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在50%以上,市场需求仍有待继续巩固。其次是市场需求结构问题,2月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外部需求快速上升,但同期国内需求增速却有所放缓,显示国内市场终端消费有待进一步释放。

张立群也认为,要看到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超过52%,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占比仍超过49%,表明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小。要进一步抓好扩大内需和保供稳价等方面的各项任务落实,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关于下阶段制造业PMI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考虑到接下来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会延续修复势头,加之一季度稳增长政策还将充分发力,基建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景气度在供需两端都会获得支撑。但楼市或对未来制造业PMI指数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回升高度形成一定拖累。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力

由于春节时间存在错位会引发月度间数据较大波动,年初中国通常不按单月发布价格、信贷之外的经济指标,而是1~2月合并发布,3月中旬数据发布前往往出现数据相对真空期。经济复苏力度到底有多大,还需届时公布的工业、消费、进出口等数据进一步验证。

市场普遍认为,当前推动经济加快复苏的积极因素有所增加。春节过后,多地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基建投资需求加速释放。房地产行业有所恢复。房地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50%以上。

招商证券称,2月以来的高频数据显示投资需求正在持续复苏。基建投资相关数据方面,沥青价格已连续4周上涨。房地产市场近期在持续回暖。30城商品房销售数据上周超过300万平方米,连续两周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土地市场也逐步回暖,近3周土地成交面积均超过1000万平方米,上周溢价率超过4%。

但一些压力和挑战也不容忽视。尽管1月新增信贷规模超出市场预期,创历史新高,不过从信贷结构看,仍呈现企业旺而居民弱的局面,信用扩张的主要动力来自政策支持的大型项目,私人部门投融资动能仍待恢复。此外,今年进出口压力空前加大,我国外贸仍然面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走弱、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增加等考验。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表示,当前经济虽已企稳回升,但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应继续加大宏观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并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产业、科技、社会三大政策部署协调配合,形成需求侧内需拉动、供给侧创新驱动,共促经济实现强有力复苏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在3月1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他透露,“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