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天地心 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

天下闻名的书房“三希堂”,收藏了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可面积不过8方米;刘禹锡给自己书房写的一篇作文——《陋室铭》,一千多年后成为学生们的必读篇目;还有宋代何筌在《草堂客话图》中仔细描绘的书房,令今人驻足细品……悠悠岁月,中国人在容膝之处书情意,寄情怀。

以书房为题,故宫博物院在午门展厅举办“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说,展览先后11次修改大纲,希望以星空开启书房的无限空间,以家国情怀拥抱古今,以雅集唱和开启书房的未来。

展厅里,虢叔旅钟、米芾行书《兰亭序跋赞卷》、正谊明道匾等100余件文物展品,按“委怀琴书”“正谊明道”和“结契霜雪”三部分,讲述书房里传承不断的文脉故事。

观展亮点

《窠石远图轴》被故宫专家评为“神作”

郭熙《窠石远图》

所谓标准器,一般是指具有高准确度且可作为一个标准的器具。数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史上,可以称为某领域标准器的,数量寥寥。细看展览,能发现有一批低调的“标准器”露脸了。

唐寅《双鑑行窝图并书记册》、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原济《搜尽奇峰图卷》……展厅里展出的古画,件件大有来头。但有一幅接连被两位见惯了大场面的故宫专家评为“神作”——午门展厅最西侧,郭熙《窠石远图轴》。

这幅画独享一个展柜。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的画面里,一派深秋景色。景,裸露的岩石缝隙钻出几棵杂树。虽无苍松挺拔,但仍刺破天空。虽叶已落尽,但仍老枝遒劲。中景溪水缓缓流淌,虽然不算喷涌,但带来生命的希望。远景天空清旷。

“宋神宗十分推崇这位画家,一整座大殿内只挂他一人作品。”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许彤说,中国山水画取景构图的“三远”法则就是郭熙首先总结出来的。所谓“三远”,即高远、深远和远。《窠石远图》采用的是“远”法。郭熙对此的解释是,“自山而望远山,谓之远”。画中取景,视线在下部约三分之一处,视中使景物集中。自前景透过中景而望远景,层次分明,表现出纵深的空间距离,画面虽着墨不多,但境界阔大,气势雄壮,使人观之精神振奋。

郭熙存世作品不足10幅,这幅署有年款,是理解他美术理论的绝佳作品。此前二三十年,这幅宋画一直被小心翼翼地收藏在故宫的文物库房里。

《敬斋箴册页》

作者被明成祖誉为“本朝王羲之”

沈度《敬斋箴册页》

书法作品中有一件是沈度的楷书册页。对于沈度的介绍,说明牌浓缩成了一句“永乐初以能书入翰林”。展开说,明永乐二年,朝廷大规模征召擅长书法的士人入翰林院以备任用。沈度当时被任命为翰林院典籍,参与撰修《太祖实录》。而后奉命书写《孝慈皇后传》和《古今列女传》等。他婉丽端庄的字体令皇帝非常满意。此后,沈度每天陪伴皇帝左右,凡诏、诰、制、敕及御制诗文碑刻,无论是朝堂使用、内府收藏,还是颁赐属国,皇帝都要沈度书写。对沈度的字,明成祖朱棣爱不释手,甚至把他誉为“本朝王羲之”。

王子林说,明代初年,台阁体书法统治书坛,沈度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引领了从永乐到弘治间一百多年的书法风潮。从永乐年间开始,在皇帝的提倡下,天下士人竞相模仿沈度的字体。后来,举子为求高中,无不苦练沈字,一时沈字遍天下。直到吴门书派兴起,沈字的垄断局面才被打破,但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清代的馆阁体、状元字都滥觞于沈度。

此次展出的是沈度楷书《敬斋箴册页》。内容是训诫君子日常居处应对应有的端重之态和庄静诚实的内外修养。

乾隆楷书《大宝箴》

最初曾是“候补队员”

午门展厅有两件重磅展品其实是“候补队员”。

一件是乾隆楷书《大宝箴》挂屏。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馆员刘国梁说,《大宝箴》是唐代张蕴古所作,是对君主的规劝警诫。认为君主应该严格自律,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大公无私。雍正把其中一句改写为“惟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乾隆更是亲手抄写,制作成巨幅挂屏,陈设在乾清宫西小殿内。这里是皇帝办理政务和读书的地方,挂屏的目的是提醒他时时自警。

另一件是《待漏院记》,陈列在挂屏斜对面。这篇文章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作品,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忧虑、批判与幻想。

王子林说,在众多文物中最后又补充了这两件文物,是希望它们可以表达出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

乾隆的书房

为何被喻为“天上图书库”

西雁翅楼复原五经萃室

书房展中,体量最庞大的两件展品是东西雁翅楼各复原了一间乾隆的书房。

西雁翅楼复原五经萃室。岳飞之孙岳珂校刻的《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合在一起存于昭仁殿后西小间,所以命名为“五经萃室”。

方寸之地,布置简洁。上方悬挂乾隆楷书“五经萃室”匾,下方陈设的《五经萃室记》炕屏紫檀作框。还有一张楠木十六屉炕桌,曾经存放五经,供乾隆随手取阅。

“书房”外是一片“星空”——两束灯光聚焦在两颗星上。因为它们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壁星或壁宿,有“天上图书库”的比喻。

“两侧的墙壁指代鲁壁。”王子林说,《〈书〉序》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世以“鲁壁”借指古代文化典籍。“在壁宿的照亮和指引下,天上的壁星和地上的鲁壁联系起来,也拓展了我们对书房文脉的思考和书房空间的想象。”

东雁翅楼,光影“营建”出另一座别致的书房——香雪。明明是室内,却用白石依墙堆砌成山景,西北东三面依山墙到顶铺满壁画,烘托“书房山”的氛围。观众站在“书房”内,一扇冰裂纹朱漆门外,“白雪”映衬,翠竹、苍松挺拔。“书房不仅是看书、写作、藏书的空间,里面蕴含着情怀和传承。”王子林说,希望观众可以走进古人的书房,“委怀在琴书”。

观展解码

藏在“树干”里的年款

宋代何筌的《草堂客话》图页,将草庐与亭组合在一起,使人想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画面中,带工字廊的草堂里,主客正在屏风前端坐对话。溪水横过门前,小童正引客人进院。随石阶而上是一座子云亭,一人于榻上高卧,其后桌案上摆有不同的书籍。许彤说,书房也可以是一座亭子,四面皆山水,读书、观景、小憩,与自然融为一体。

有趣儿的是,这幅画在后世流传过程中,被制作成扇面,后又被装裱为册页,细看画面可以在中缝处看到曾经扇骨留下的痕迹。而且这幅画的年款是藏在画面最左侧的一个大树树干里。

一场虚构出来的文会

明《西园雅集图卷》宛若一部“纪录片”,生动地记录了北宋王诜邀请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秦观、刘泾等文士在西园一同雅集的场面。图中众人或提笔挥毫,遣兴翰墨,或品茗怡神,聚坐谈禅,或欣然拨阮,以酬知音。

但其实,这是一场虚构的文会。刘国梁说,但通过作品仍可以展现出文人向往的一种优雅生活——曲水流觞,唱和雅集。所以这次雅集被后世画家反复描绘。

一只能变身的文具箱

文房四宝是书房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贯以奢华著称的乾隆,为了旅行方便专门定制了一套考究精致的文具——紫檀木制成的长方形箱子里隐藏着的活动桌腿。支起腿,再把木箱整体翻个个儿,文具箱便会转化为一张高40厘米的书桌。

木箱中另有两个长方形锦盒,盒中设置层、格、槽等,用于精细物品的放置。仔细看,这套旅行文具箱所藏文房器物,包括珐琅、漆器、玉器、瓷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精品。王子林说,它便于携带,适宜使用者在出行途中加以使用,满足了乾隆帝作为一位文人随时抒发雅兴的需求。

观展提示

■时间:至10月23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门票:展览凭故宫门票免费参观。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实名预约。

( 记者 刘冕 邓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