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

6月23日,一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为主题的沙龙活动,在成都龙泉驿区举行。辖区内20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对于参与成渝汽车产业链共建,表达出浓厚兴趣。

去年底,重庆和成都两地政府签署《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协议中的重要内容。

合作,从双方优势产业入手。重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形成以汽车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培育出长安、力帆等本土明星企业。成都,用十多年时间吸引一汽大众、沃尔沃、博世等品牌落户,形成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

去年底,重庆市经信委与成都市经信局签署相关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将共同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发展集群,计划到2025年,两市汽车产量将达到300万辆,实现产值6000亿元。

提升两地汽车配套率让更多“成渝造”汽车跑上路

从地图上看,成渝两地同处汽车产业300公里协作配套半径内,这是两地汽车产业相互配套的基础所在。

配套行动,其实早已开始。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的捷达城市多功能越野车上,有来自重庆企业生产的天窗、脚踏板等十多种产品。而来自成都的西菱动力、天兴仪表、博世传感等企业,也在参与重庆的整车配套。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让合作不断提速。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年来,两地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通过推广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台、共同开展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两地汽车配套率。截至目前,两地已有130家零部件企业参与对方整车配套。

成立于1999年的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凸轮轴、连杆、皮带轮等发动机零部件的专业厂家。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司在重庆的配套范围不断扩大。“去年开始,我们给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提供凸轮轴、皮带轮、连杆产品,目前已累计提供了价值约900万元的零部件产品。”公司技术中心项目部长高蓉宁介绍,2013年至今,公司为重庆地区的配套订单额,已累计达8968.03万元。

成都市经信局汽车产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充分利用成渝两地、成德眉资区域协作配套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川渝地区汽车产业“主配”跨区域牵手活动,支持整车企业相互开放产业链,构建跨区域产业链分工体系。到2025年,力争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5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供给零部件配套率达70%,“让更多‘成渝造’汽车跑上路。”

联手抢占新赛道密集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

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明显。记者注意到,此前两地经信部门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双方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

在新能源的细分赛道中,氢能源汽车受到共同关注,两地密集出台了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将建设各类加氢站30座,力争新增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将开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到2025年规模达到1500辆,建设多种类型加氢站30座。

在市场利好和政策驱动下,两地企业加速布局,联手抢占新赛道。

6月22日,工信部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58批)拟发布内容进行公示,其中申报的燃料电池产品中,多款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发动机,由成渝地区企业提供,比如来自成都的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手握燃料电池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看好氢能源汽车市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我们正在跟成渝两地汽车企业对接,希望能在氢能源汽车领域方面有一些合作项目可以落地。”公司相关负责人陶诗涌介绍。

正在建设中的成渝氢走廊,为两地车企的合作提供了重要载体。

“目前我们正在跟成都、重庆两地的车企合作,研发打造更多氢能源物流车、重卡,目前已进入样车打造阶段。这些车型将有望奔跑于成渝氢走廊上。”东方电气(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产业研究总监曾其林介绍,东方电气从2010年开始布局氢能,现已掌握了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将以成渝氢走廊为主轴,助力打造‘成+渝+N’的氢能产业集群。”(记者 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