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止跌企稳
日前,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2022年12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显示,当月理财产品发行量连续回升,且涨幅不低。从近期收益表现来看,受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潮”中,但报告认为,额外流动性的释放有助于稳定债市,预期银行理财市场或将逐步修复“破净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去年12月新发
2468款银行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市场共新发2468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93款,其中288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92%,环比上涨0.13%;2180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3%,环比下跌0.08%。
当月理财公司新发902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62款,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量的36.55%,其中210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9%,环比上涨0.14%;692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5%,环比下跌0.25%。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市场共有6455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172款,其中3965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57%,环比下跌0.02%;2490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4%,环比下跌0.08%。
理财公司当月有2926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183款,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在售量的45.33%,其中2142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58%,环比下跌0.01%;784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87%,环比下跌0.23%。
根据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2777款,环比减少199款,其中11874款为开放式产品,环比增加114款,占比36.23%;20903款为封闭式产品,环比减少313款,占比63.77%。
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29270款,环比减少187款;混合类产品次之,共有2362款,环比减少15款;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相对较少,合计仅有417款。
上述29270款存续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有325款,环比增加7款;开放式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有9663款,环比增加104款;封闭式产品有19283款,环比减少298款。
各类产品最近年化收益率
都处下跌态势
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36%,环比下跌3.69%;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28%,环比下跌2.16%;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06%,环比下跌1.46%;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11%,环比下跌0.75%;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04%,环比下跌0.84%。
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场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13%,环比下跌0.02%;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10%,环比下跌0.11%。
全市场存续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5.40%,环比下跌5.42%;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26%,环比下跌2.90%;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59%,环比下跌1.92%;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44%,环比下跌0.7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0.58%,环比下跌2.22%。
普益标准报告显示,2022年12月全市场共有4854款理财产品到期,环比增加239款,其中2459款为开放式产品,2395款为封闭式产品。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4598款,环比增加235款。
2022年12月全市场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0.28%,环比下跌1.20%,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3.04%;到期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3.37%,环比下跌0.63%,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68%。
“破净潮”负面影响
或将逐步修复
报告认为,产品收益率有望止跌企稳。就近期收益表现而言,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管)、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36%和-5.40%,环比分别下跌3.69%、5.42%,由此可见,受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潮”中。2022年12月5日,央行降准0.25%,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这是继4月后的第二次降准。额外流动性的释放,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还有利于稳定债市和股市,促进债券和股票估值回归合理区间。预期银行理财市场或将逐步修复“破净潮”带来的负面影响,产品收益有望止跌企稳。
普益标准指出,银行理财市场与投资者相辅相成。随着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当银行“稳健投资”的形象不再“稳健”,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需探索新的方向,合理进行资产配置,严格控制净值回撤;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需加强,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相比涨买跌卖,可能关注长期的业绩表现是双赢的选择。
文/本报记者程婕
统筹/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