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这一程,山水有相逢


(资料图)

文/邓海建

凛冬不寒,春天不远。当下,一切都开始温暖回归。我们在烟火气中看消费市场回暖,感受经济持续复苏。就像网友说的,“熬”过这一程,山水有相逢。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忽然想起最近看过的一则白象的主题短片《熬过,更懂成长》。短视频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将探索作为人生态度、不停止寻找自我的年轻人身上,在共同感知“熬过去”力量的同时,给予更多“正在熬”的人前行动力。在这里,“熬”不是隐忍退缩,而是历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最终,才可能找到向阳而生的“千方百计”。

“熬”,是蓄能,是迷茫与懵懂中的坚持,是始终相信着“相信的力量”。在网上,有个关于“煎熬”的段子:“煎”和“熬”,都是将食物变成美味的神奇方式。在升学率高达100%的华坪女中里,张桂梅校长将141名女孩送出了大山,送进了改变她们人生命运的考场。她告诉学生“往前走,别回头”,而她自己,从39岁走进这片大山后,就再没想离开过。

“熬”,更是对初心的坚守。就像小个子梅西,五次征战世界杯,终于率队夺冠。是啊,逾越过无边的风雪,才能等到盛装出场的冬去春来。平凡如你我,都在逆风奔跑中淬炼自己的韧性与坚毅。

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为奔跑准备着。人生越难,越要熬得住。《道德经》有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干事创业也好,寻常日子也罢,每一程都像是挖井一样,想要泉水涌出,终要锲而不舍。

中国人便是如此熬出头的:除夕夜的逆行出征,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步、每一程,都是一种向前、一种韧性、一种对初心的执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熬过筚路蓝缕,终见山河春满、人间滚烫。

中国传统文化里,洋溢着“熬”的人生哲学。“熬”,不只是简单的吃苦受累,而是选择、是经历,是历练、是升级,是传统人文世界观与中国文化方法论的知行合一。

我们亦需要向生活和世界发出不一样的宣言,即让“熬”过这一程的所思所感所悟,沉淀为思想和精神的财富,继而转化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凝聚力与行动力。《咬文嚼字》近日公布的“2022年十大流行语”,第一个就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吧:心是热的,梦是温的,于是永远年轻、永远澎湃,在逐梦筑梦路上蓄力拼搏,我们,为个体与家国打拼着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山水有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