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能否有个好前程
李华林
任何新技术的发展,既需要包容又不能纵容,既需要创新也不能出界。监管部门应紧跟创新步伐,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以规避可能的金融或法律风险。同时,数字藏品开发者、运营者还需不断推动集成创新,构建全产业生态,让数字藏品有个好前程。
“万物皆可数字藏品”。近段时间,数字藏品火出了圈,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热议,也引得一些人蹭热度、炒概念,甚至借其之名进行非法活动。如何激励技术创新、找准应用场景、推动规范发展,让好技术有个好前程,已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
数字藏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凭证,具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可用来标记特定资产的所有权。其之所以能迅速“出圈”,是因为在现有的一些应用场景中,人们捕捉到数字藏品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当数字藏品遇上绘画、音乐等艺术品时,艺术创作领域长期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难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当数字藏品遇上金融时,各类金融票据不仅能够确权认证,还便于跟踪追溯;当数字藏品遇上元宇宙时,虚拟空间便拥有了丰富的、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
人们期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藏品有望与现实世界中更多实物相结合,成为链接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为数字经济创造无限可能,给社会发展与治理带来新的机遇。
想象很丰满,现实还有点骨感。总体上看,由于涉及场景较为复杂,落地模式不够清晰,数字藏品的实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远未达到生态开放、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然而,各类投机炒作活动却已经有了苗头,一双虚拟球鞋、一个概念性头像、一张卡通图片等以“天价”交易的新闻频现,一些用数字藏品概念包装宣传、夸大收益、骗取投资的“莫须有”项目也已冒头。越来越多消费者将目光聚焦在数字藏品这一概念,而非作品本身,花样百出的噱头、千奇百怪的产品,逐渐偏离了数字藏品本身的技术内涵。
与虚拟货币天然的“近亲”关系,还导致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存在合规风险、消费者买卖时存在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的空缺、属性定义的不明,也使得数字藏品存在金融化倾向及暴涨暴跌、炒作欺诈、非法集资、赌博洗钱等风险。
任何新技术的发展,既需要包容又不能纵容,既需要创新也不能出界。当我们积极拥抱数字藏品时,不应该忘了对技术发展的引导和规范。监管部门应紧跟创新步伐,密切跟踪数字藏品发展动态,加强对技术的研究分析,积极探索监管方法、治理办法;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以规避可能的金融或法律风险。新技术只有建立在安全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法治秩序中,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技术是中立的,所释放的最终价值取决于使用者。站在技术的新风口,企业、平台既要富有创造力,也要守好边界、尊重规律。目前一些“天价”数字藏品的实际应用意义并不大,许多现实场景与数字藏品结合的安全性还需充分验证,随意夸大数字藏品的概念外延,或者一心投机变现,都不符合科技进步规律,也不是产业发展的长久之策。数字藏品开发者、运营者还需不断技术攻关,推动集成创新,构建全产业生态,让数字藏品有个好前程。
近年来,技术发展步履匆匆,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数字藏品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承载着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新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新理念。但要通向令人神往的科技未来,真正让技术照进现实,终归还离不开一砖一瓦的建造,离不开规则的约束、共识的凝聚和务实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