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高油价是对中国能源保障的一次考验

最近,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一路攀升,截至目前布伦特原油突破每桶110美元,为近年以来新高。此轮油价上涨发生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备受关注。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工业仍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中国经济运行对石油的依赖甚大,已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国。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进口原油5.13亿吨,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72%。过去几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为:2018年69.8%,2019年70.8%,2020年高达73.6%。

很明显,石油对外高依存度是发展的需要重视之处,国外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加上今年稳增长背景下经济复苏的需求,一路飙升的油价考验中国的能源保障能力。

首先,国家层面在地缘政治对油价影响方面应该有所预期。近期油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俄乌冲突,俄罗斯是世界最大产油国之一,市场担心相关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会导致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中断,加剧市场油气短缺状况,此预期之下,油价被持续推高。若能提前预判,及早储备,将有利于减缓高油价对经济复苏的冲击。

相比之下,更容易做到的是在油价处于极低位置时加大储备。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不久之后,国际原油价格受需求萎缩影响大幅下跌,其中2020年3月至11月的八个月时间内,布伦特原油绝大部分时间在40美元以下。当时西方工业国深受疫情困扰生产停滞,但中国很快控制住疫情并恢复生产,低位时多储备能有效平滑油价大幅上涨时对经济的冲击。

从近两年的原油进口数据看,中国明显加大了原油的购买规模。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初,中国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已经提升到8500万吨,较2017年的不到4000万吨大幅增加,不过这一储备规模仍不及国际能源署设定的一国石油储备安全标准线90天。根据《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中国要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规模。近几年,国内石油企业已经开始在全球收购和投资了大量的油气资源,可见决策层也认识到了加大储备力度对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在电力、石油、天然气、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行业领域先后开展混改试点,但石油领域相对缓慢。未来,放开民企和外资进入石油领域,也需积极推进,让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且通过发挥民企的市场化优势,增强中国原油储备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煤炭作为石油的有限替代品,在原油价格飙升之际应加大稳价保供力度,分担部分石油上涨抬升工业企业成本的压力。国家发改委近日也多次重申煤炭保供稳价,最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就意在坚持煤炭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明确价格合理区间、强化区间调控,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更重要的是,从中长期看需要完成能源转型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近期,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陆续公布,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持续支持,并通过加大新基建力度为能源转型创造条件。而且,系列规划建立在科学决策与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相信随着能源转型的成效不断显现,中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能够渐次摆脱。

应该说,面对国际原油的波动,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既增强预期能力并在低油价时加大储备,同时坚定中长期的能源转型之路,力求最终能够顺利摆脱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