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每年带动四千亿投资!8个枢纽建设重点有哪些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全国8个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10大数据中心集群也将进入具体施工期。

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表示,从经济上来看,东数西算每年能带动投资大概4000亿元;同时,对于西部的产业来说,数据中心这些算力设施建设之后,会带来相关的IT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

那么,这些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未来如何分工?“十四五”期间又各有哪些侧重点呢?

处理“冷数据”和“热数据”

传统上,我国通信网络主要围绕人口聚集程度进行建设,网络节点普遍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去年5月发布的《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已接近2000亿元,北上广深等热点地区及周边数据中心规模指数较高。伴随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数据资源呈爆发式增长,这也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下称“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17日介绍,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是为了推动全国数据中心适度集聚、集约发展,促进数据中心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并实现“东数西算”循序渐进、快速迭代。

去年5月发布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了8个枢纽节点的定位。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节点,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

对于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撰文表示,“东数西算”通过东部和西部的有效对接,利用西部地区算力资源承接东部地区算力外溢需求,建立全国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东西部走向的数据资源融合汇聚、流通交易。可以逐步改善我国数据中心供需失衡的问题,促进算力的全国性调度使用。

8个节点有哪些分工?

在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专家贺仁龙看来,简单地概括,西部和东部主要区别是处理“冷数据”和“热数据”。

贺仁龙告诉第一财经,“冷数据”一般指的是那些时效性需求不太高的,“热数据”是对处理时间要求高、需要立刻做决策并运算的,例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他说,对时效要求高的行业的数据仍然会放在东部,这些传输到⻄部去成本也高,而“冷数据”和部分“温数据”(介于“冷数据”和“热数据”之间)可以考虑放在西部运算、分析、存储。

数据中心集群对数字经济的助力和实现双碳来说是关键一环。

数据显示,从供给来看,现在我国数据中心大概是500万标准机架,80%在东部,西部大概只有20%,而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

“都说数据中心是‘电老虎’,但是随着清洁能源以及数据中心运用效率的提升,从长远考虑,碳排放肯定是变低的。”贺仁龙解释,相较于数据中心,工业、汽⻋等碳排放更大,如果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中心调节,比如工业互联网运用下的智能制造,会减少更多碳排放。

徐彬也称,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使大量的数据中心建立在西部,就能够提高对西部光伏、风电这些绿色能源的使用,如果由20%的比例提高到80%,就能够在2025年这个节点减少1.6个北京市的碳排放总量。这只是从“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建设本身来看。

枢纽节点的建设重点

对于8个枢纽节点的未来方向,发改委日前的批复已经明确。

长三角枢纽规划设立的2个集群,是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京津冀枢纽规划设立的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要积极承接北京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成渝枢纽规划设立的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是要平衡好城市与城市周边的算力资源部署,做好与“东数西算”衔接。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的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是积极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为坚决避免数据中心盲目发展,在当前起步阶段,8个算力枢纽内规划设立了10个数据中心集群,划定了物理边界,并明确了绿色节能、上架率等发展目标。比如,集群内数据中心的平均上架率至少要达到65%以上。”上述发改委负责人说。

以长三角节点为例,贺仁龙透露,在未来具体建设中,除了已经公布的一体化示范区、芜湖2个数据中心集群,长三角还将有多个城市级数据中心承载区。“会构建‘2+N’的国家枢纽节点空间布局,‘2’是重点发展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N’即面向长三角主要城市,建设多个城市级数据中心承载区按需发展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

贺仁龙进一步解释,长三角的2个集群距离只有300公里,处于一个东西向中轴线,所以区位条件优越,数据中心集聚态势明显、配套资源丰富、另外一体化也让统筹推进有力。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地区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可承载机柜数约131万架(折合2.5KW标准机柜)。“目前长三角集群内的数据中心上架率在60%左右,‘十四五’期末需要在65%以上。而在算力一体化方面,区域内东数西算占比可提高的空间在20%。”

从去年开始,各省份也相继发布了“十四五”通信业规划,对数据中心等发展有了明确规划。

《上海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机架可用规模2025年预期值在28万架。在临港新片区、青浦、松江、金山等数据中心配套资源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加快推进国家算力网络枢纽长三角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承载数据跨境存算、跨区域算力调度和创新示范应用等需求。

江苏提出,“十四五”期间,统筹大型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推进边缘数据中心建设,江苏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70万架,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提供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并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

数字经济大省浙江的通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云边协同的数据中心集群。例如,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支持建设长三角国家级区域型数据中心集群。以杭州主核心区和宁温金义副核心区为重点,加强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布局建设。

在绿色数据中心优化布局工程方面,浙江的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区域集群-本地中心-边缘节点的多层次数据中心布局。优先支持杭州、宁波、温州、金义等都市圈做大做强大数据中心,重点支持中国电信(杭州)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杭州)第二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建设长三角国家级区域型数据中心集群,实现算力资源调度与共享。

《广东省信息通信业“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新型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下,统筹部署广东省绿色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广东省数据中心布局。

例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支持广州超算、深圳超算提升能力,支持珠海横琴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建设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支持广州、深圳等建设低时延类小型或边缘数据中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气候适宜、能源丰富的地区在符合规划布局的前提下,集约集聚建设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