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8年固投超1万亿元,带动三大平台GDP增长1倍

据“广东商务”公众号消息,6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发布会第二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八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近3年区内外贸总额年均增长超25%

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万亿元,年均超过1300亿元,税收由2015年的573.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50亿元,带动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国内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24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663亿元,增长超过1倍。”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张劲松介绍。


(资料图)

八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汽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现代金融、专业服务业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了冷泉系统国家大科学装置、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11家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高水平投资平台作用凸显。自2015年成立以来,区内累计新设企业超过26万家,实际利用外资近500亿美元,9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465个项目,设立总部企业272家。

广东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近三年进出口总额接连突破2000亿、3000亿和5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2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近5亿吨,分别占全省的45.4%和24.4%。今年一季度,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规模1791.1亿元,同比增长22.3%。

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

发布会透露,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301个制度创新案例。

其中,金融创新开放成果丰硕。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跨境投融资改革试点,建立自由贸易(FT)账户体系。至2022年,累计新增金融机构5.5万家,其中持牌金融机构245家;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结算量占全省1/4,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占全省1/7,累计办理FT账户资金业务超2万亿元。

围绕粤港澳合作,广东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法律服务、旅游、建筑等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落地全国首家港澳资独资或控股的银行、证券、基金机构,实现粤港澳跨境支付、跨境理财通、跨境车险和医疗保险、跨境住房按揭等创新措施。成立以来,累计设立2.4万家港澳资企业,吸引港澳资473.77亿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面积吸引全省港澳资总额的三成以上。

未来将加快“湾区通办”

全省覆盖、港澳落地

下一步,广东将从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提升国际贸易航运枢纽功能、提升金融开放创新示范窗口功能、提升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和粤港澳深度合作水平五个方面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我们将积极争取开展国家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开展高水平开放的压力测试,争取形成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制度型开放经验。”张劲松说。

在提升国际贸易航运枢纽功能方面,广东将发挥南沙、前海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作用,打造全球优品分拨中心、电子元器件亚太集散中心、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同时加快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建设国际航运大通道。

此外,广东还将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等试点,打造期货产业集聚区,发展飞机船舶融资租赁、大豆离岸现货交易等特色业务;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开放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发展。

在税务创新方面,蒋余良表示,下一步,将建立湾区通办“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加速拓展“湾区通办”全省覆盖,并适时推动创新成果在港澳落地。目前,广东已在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中山启用“湾区通办”服务示范区,服务事项覆盖社保医保、房产交易、发票开具等与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内容,解决群众办事折返跑问题,为湾区跨区域纳税人提供“一站式”征纳互动服务,首批湾区通办业务涵盖5类57项服务,打造“AI智能+人工远程”“现场自助+在线辅导”办理新模式。

同时,省税务局还将深入推进“跨境执业”。《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片区、南沙新区执业管理办法》明确,自今年5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港澳涉税专业人士经执业登记后,可在广州南沙跨境执业,南沙区税务局设立港澳人士跨境执业服务中心,促进粤港澳涉税专业服务深度融合。下一步,广东将建立港澳涉税专业人士涉税诉求和意见快速响应机制,全方位推进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南沙便利执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