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看:履新大中华大区CEO首年,张西强和雀巢中国正在“小步快跑”
2022年,雀巢中国业务迎来了创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从亚大非大区的一部分,独立升级为全球五大区之一,而升级后的大中华大区也迎来了首任本土CEO——张西强。
2月23日,刚刚从瑞士总部归来的张西强在京接受媒体专访,并详细解读了雀巢新策略和对疫情后市场的思考。不难发现,履新首年,张西强和雀巢中国业务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除了收获了一张充满“韧性”的增长成绩单之外,这家世界和中国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更多层面上“小步快跑”。
【资料图】
成绩单:更满意“看不见的业绩”
随着2022年雀巢集团全年业绩的出炉,雀巢大中华大区也交出了独立后的首份成绩单,2022年实现营收54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3.4%,而如果将全球事业部旗下雀巢健康科学和Nespresso的中国部分业绩计入其中,那么雀巢大中华大区收入则增长至58.4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4.4%。
在细分业务上,尽管疫情让2022年国内消费市场面临挑战,但雀巢在中国的主要核心业务包括咖啡、糖果、调味品、宠物护理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此前外界关注的婴幼儿营养业务也打了翻身仗,实现“高个位数的增长”,后者的“翻身仗”也得到了雀巢集团管理层的表扬。
张西强也对2022年大中华大区的业绩表现给出了“相对满意”的评价。2022年,疫情对整体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雀巢的餐饮等业务也受到冲击,特别是12月,在此背景下大中华大区还能实现3.5%的有机增长并不容易。
张西强表示,今年1月下旬以来,国内消费的气氛逐步高涨,经营环境也更加顺畅,从整体而言,市场已经恢复到2019年时的90%。雀巢对于中国的经济消费环境韧性和活力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也非常有信心市场能够恢复到超越2019年的水平。
不过在张西强看来,相比于有形的业绩,他更看重雀巢大中华大区在过去一年中一系列无形的改变。
经过一年的调整,雀巢大中华大区内部正朝着打造一个高绩效的文化在迈进,并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本土人才的培养。
“公司的‘一号工程"就是人才发展,”张西强表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10%靠战略,90%靠执行,但无论品牌、业务等等,最终都需要人来执行,相比于发展业绩,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强,“因为人才发展得好,业务自然就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张西强准备重点操作的三大工作中,人才的发展依然是其中之一,同时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和高绩效文化的树立,也可以更好的为各业务单元实现赋能,这也是雀巢大中华大区2030年实现千亿销售目标的重要依仗之一。
创新:“高大健”+小步快跑
在外界看来,雀巢将大中华大区升格的目的非常明确,中国作为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场,雀巢管理层希望通过缩短决策链,并更好的了解并服务中国消费者,而这背后也是对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的针对性调整,在过去几年中,消费者代际更替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让中国消费市场风起云涌。
张西强表示,每一代消费者对消费产品和品类、以及消费行为和模式都会有诸多变化,特别是在疫情下。对于消费品品牌而言,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和变化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和新消费场景。张西强也为下一步雀巢中国业务的创新开出了新“药方”,将沿着“高、大、健”即高端化、大品类、健康化的方向进行。
这其中一方面,张西强认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饮料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强劲,因此在创新上要持续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前沿的好产品;另一方面,在赛道选择上,雀巢中国业务创新会保持定力,不能贪恋“小而美”,依然会选择市场更大、机会更大的品类,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体量,以确保将资源用在刀刃上;与此同时,未来的创新还要满足年轻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健康、营养、美味等多维度的产品需求。
“不但要有创新的产品,更要有创新的模式,比如消费者对我们的期望就是要快!”据张西强透露。
这也是雀巢大中华大区独立后,备受行业关注的一个新变化。
雀巢集团有着157年的历史,有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产品储备,产品创新本身难度不大。在过去成功的生意模式中,雀巢总结了一套严格的创新产品审批流程,一般新品需要通过50个关口层层过关后,才能最终走上市场进行下一步验证。
但张西强认为,在新消费环境下,消费者需要更快的反馈,因此雀巢大中华大区在独立后,也在加快业务模式的创新,缩短新品上市的时间周期,以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以便于把更多雀巢更好更前沿的成果带到中国市场来。
根据计划,仅在2023年,雀巢大中华大区就要上市超过200款新产品。
张西强表示,200款新品并不是“冒进”,因为分散到十几个业务单元中,数量上并不会太多。新品会由各业务单元的总经理负责,既要需要沿着“高、大、健”的创新方向推进,也需要符合雀巢的商业价值观。比如在国内,宠物食品执行的是饲料标准,但在雀巢,宠物食品需要按照食品级标准设计,“研发人员自己也会品尝味道,如果自己都不放心、不愿意吃,就不会推向市场。”
此外,张西强也将加强与瑞士集团总部的沟通作为2023年三大重点工作的最后一项,让雀巢集团管理层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市场,并希望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诉求和对雀巢的期待反馈给他们,加快整体决策的速度。
可持续发展:最不令人担心的大区
随着大中华大区的独立,张西强每两个月要到瑞士总部向雀巢集团管理层汇报进展,但在集团管理层最为关注的内容里,除了销售和利润两大经营指标表现之外,还有同等重要的一项,即可持续发展工作。
“可持续发展在雀巢是一个must(必须要做的事),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运营指标一样平行并列重要。”张西强表示,雀巢集团内部对于可持发展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肃”,仅在ESG方面,就设有15个KPI,如果说业务运营健康指标的重要性是10分,那么可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重要性能够达到11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给商业运营与日常生活带来的挑战,雀巢一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做深耕,包括进一步降低碳足迹、加速可持续包装转型、实现可持续采购等。雀巢集团也承诺,到2025年减排20%,而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并推动再生食物体系转型。
而雀巢大中华大区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优等生”,2022年,雀巢大中华大区提前4年完成了100%可持续采购咖啡豆的目标,并进一步帮助云南当地保护水土和生物多样性;2022年6月,雀巢婴儿营养业务推出了首个雀巢中国市场的碳中和产品——卓淳能恩3有机奶粉;同时在东北的黑土地上,雀巢也在当地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推动当地再生农业的创新发展。
大中华大区在可持续领域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了雀巢集团总部极大认可,张西强表示,在最近一次瑞士开会时,负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人用the least worried(最少担忧的大区),来形容大中华大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雀巢大中华大区也在考虑做大可持续发展的“朋友圈”。
据张西强介绍,除了自身发挥“标兵”作用外,雀巢也在联合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比如阿里巴巴、先正达、拜耳等,一起来推动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在他看来,虽然在中国的业务、创新等方面正在不断加速,但雀巢依然是一家目光长远,更注重长期主义的食品龙头企业,对中国消费者负责,希望和中国消费者一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