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天下!嘀嗒出行重启IPO 九成业务依赖单一板块
在2020年冲击IPO未果后,嘀嗒出行选择再次尝试。
2月20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个月,嘀嗒出行营收分别为7.5亿元、7.8亿元和4.28亿元。
受疫情影响。近三年来嘀嗒出行的核心业务顺风车业务以及主要业务出租车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从行业竞争看,众多巨头在顺风车领域的持续投入,也让嘀嗒出行在核心业务上饱受冲击。
(相关资料图)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简单轻量化的模式造就了嘀嗒出行的持续盈利。但另一方面,单一的业务也使嘀嗒出行抗风险能力不足。
核心业务竞争加剧
目前,嘀嗒出行收入包括顺风车服务费、智慧出租车服务费、广告及其他服务费等。从毛利表现看,上述三项业务的毛利率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嘀嗒顺风车服务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86.7%下滑至2022年9月的80.5%,广告及其他服务的毛利率从从2020年的68.7%下滑至2022年9月的57.1%,而智慧出租车业务在2022年更是出现了亏损。
对于顺风车毛利率下滑,嘀嗒出行表示与增加补贴、提高保险额上限有关。智慧出租车业务出现亏损,与疫情影响和服务成本增加有关。广告业务毛利率下降则与广告主和第三方服务商联系有关。
从贡献看,顺风车是嘀嗒的核心业务,且顺风车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增加。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前9个月,嘀嗒的顺风车业务收益占总营收的89.1%、89%和91.1%。
但嘀嗒出行在顺风车业务上面临着强劲对手。以哈啰为例,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分别产生约1.46亿次、1.3亿次和7210万次搭乘。另一方面,哈啰顺风车数据显示,2022年平台内完成的顺路合乘订单达到1.5亿次。
在车主规模方面,哈啰顺风车也高于嘀嗒出行。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出行的顺风车服务覆盖了全国366个城市,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截至2022年年底,哈啰顺风车累计认证车主超过2200万名。
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平台的若干竞争对手较嘀嗒出行拥有更雄厚的财务、技术、营销、研发、制造及其他资源、更高的知名度、更悠久的经营历史或更庞大的用户群,可能投入更多资源开发、推广及销售产品,并提供较嘀嗒更低的价格,这可能对嘀嗒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看,顺风车平台为激励车主,会进行适当补贴。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哈啰顺风车提供了5000万元的车主激励金用于激励车主。这一补贴举动直接拉低了其2022年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简单轻量化的模式造就了嘀嗒出行的持续盈利。但另一方面,单一的业务也使嘀嗒出行抗风险能力不足。就目前来看,嘀嗒出行约九成收入来自顺风车,其在出租车业务方面还需加快步伐。
再次上市合规依然是重点
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随后在2021年4月13日,嘀嗒出行更新了招股书。但此后,嘀嗒出行的上市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在当时,嘀嗒出行、滴滴出行、哈啰出行都在谋求上市,争夺国内“共享出行第一股”的称号。
对于本次嘀嗒出行再次冲击IPO,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出行网约车领域多数还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在构建线下网约车平台竞争优势方面,关键在于是规模。因此,嘀嗒出行再次尝试上市一方面是自我造血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融资窗口获得融资,另一方面是嘀嗒出行考虑到自身的市场规模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未来要和滴滴等争平台夺市场份额,也需要一个融资入口。
合规依然是出行行业的重点,据嘀嗒出行2022年4月份公布数据显示,其每周封禁和警告的顺风车车主平均分别超过2000名和4000名,涉及违规多拼、诱导线下交易、人车不符、严重爽约、收取额外附加费等多种违规行为。陈礼腾认为,在出行服务领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由于此前顺风车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于该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对于出行安全环境的打造成为各家平台的重中之重。顺风车平台的合规、安全之路,任重而道远。
盘和林认为,嘀嗒出行在过去三年滴滴等竞争对手受限的情况下,规模有一定提升,但远未到市场期待水平,因此市场对其报价并不积极,嘀嗒出行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嘀嗒出行需要重视顺风车业务的合规性。
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国内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其中许多因素非平台所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