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培育形成“十园百企”

2月7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共同制定、联合印发了《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强化试点示范,培育形成“十园百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100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全覆盖,两业融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层次显著提高。


【资料图】

此前,北京市两业融合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园五企”融合发展经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可。比如,小米集团以“互联网+产业+金融”的模式构建物联网生态,福田汽车整合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后市场业务平台,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制造+服务”新业态,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初步形成“新药筛选—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注册上市”链条等,初步形成一批典型两业融合发展模式。

二、紧扣“五子”联动,锚定八大重点领域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突出,2022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万亿元,占全市地区GDP的比重保持在8成以上,制造业加快向“高精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巩固扩大,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为两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北京市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积极谋划融合方向。《实施意见》紧扣促进“五子”联动,衔接“十四五”规划、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等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安排,提出集中发力的八个重点领域。

一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二是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三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四是促进集成电路制造与研发设计服务一体化发展,五是提升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水平,六是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与相关产业绿色融合,七是促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高效融合,八是释放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潜力。

其中,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应用,培育一批智能经济新业态等。在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领域,提出以“智能+”模式拓展远程健康管理、远程门诊、移动医疗、运动向导、精准照护等服务业态等。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方面,支持汽车制造企业开展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拓展汽车租赁、改装、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等后市场。在释放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潜力方面,支持企业构建消费驱动型组织模式,以家电、消费电子等为重点,促进更新消费。

三、聚焦关键环节,20项措施靶向发力

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北京市聚焦堵点难点寻求突破,结合行业企业的经验和诉求靶向发力,提出八方面20项主要措施。

一是加快企业培育,发挥融合发展主体作用。二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产业融通发展成本。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供给,增强融合发展动能。四是建设应用场景,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五是强化京津冀产业协同,提升区域融合发展水平。六是依托“两区”建设,构建融合开放新格局。七是强化北京标准和质量认证,构筑产业融通新优势。八是完善支撑体系,增强融合发展保障能力,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要素保障的措施。

其中,在强化企业和园区服务方面,提出组织企业两业融合交流会,搭建行业企业对接平台,鼓励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围绕重点产业建设专业化“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等,并在定制厂房建设或租赁、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探索给予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在提升产业用地灵活性方面,为了满足两业融合用地需求,提出在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内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创新型产业用地模式,合理配置地块兼容功能和比例,提升土地使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在加强金融支持方面,将两业融合发展作为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重点支持领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2.5个百分点、期限2年的贷款贴息支持。

下一步,北京市各有关部门将坚持清单化推进、项目化管理、精细化落实,推动《实施意见》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办好两业融合交流会,抓好试点建设,支持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优质项目,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大力引导市场主体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赋能增效、转型升级,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