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资讯丨探访独立书店|像珍稀物种一样保护,像社区小店一样日常

2022年12月7日,“书店地图”小程序1.0版上线了。刚上线的时候,书店地图有117座城市的675家书店,不到1个月,更新到了127座城市的779家书店。持续超过十年探访全国独立书店的观察者郁浔安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她组织起数十人的志愿者团队,以共创的方式制作了这份书店地图。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她表示,要像珍稀物种一样保护独立书店,但又希望它们像社区小店一样变得日常。

第一财经:什么契机促使你把多年的书店探访所得,投入到做书店地图这个项目上来?是否与书店大环境的变化和你自身生活的变化有关?


(资料图片)

郁浔安:十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吧。做书店地图是我一直想做的事,这件事是自我驱动、时间契机和他者驱动共同发酵而成的。我认识的这么多志愿者、书店主理人和书店爱好者们,对我都有所促进。

把书店地图从想法变成现实,对我来说还是偏向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之前我也是一名“大厂员工”,过多“无效”工作会让人产生虚无感。比起来,做书店地图这件事的价值一直是很明确的。

书店行业的变化很多。这两年关了很多书店,当然也新开了不少。

某种程度上,让我觉得需要尽快完成这件事,有一种紧迫感。尽管目前看来,书店地图对这个行业不能产生多大的直接经济价值,长期看还是有价值的,相信能给书店带去一定的新的流量。

前中期,这个项目会更多以公益形式运作。但未来,若要更稳定、长远地维护书店地图的良性运营,核心团队成员的想法自然是希望它可以“自循环”。不求盈利,能覆盖开发成本即可。

第一财经:社交网络、独立书展等新兴业态,对你们做书店地图的想法是否有促进?

郁浔安:相比于促进,我觉得更多的是启发吧。作为社交媒体用户和前内容运营,我比较了解现有各大社交平台的运作模式。从制作在小众圈子里有传播度的优质内容,到把优质内容“变现”,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而且试错成本很高,并不一定适合书店地图现有的团队。

当前要先做好我们擅长且能做的事,也就是完善小程序,做创意策划、书店采访等,积累好内容。后续有时间精力可能会开启播客和策划“自出版”。

第一财经:探访过这么多家独立书店,如今你怎样看待独立书店的存在?现在大家总说开书店难,你觉得书店现在跟十年前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郁浔安:开玩笑说,要像珍稀物种一样保护独立书店,但我又希望它们像社区小店一样变得日常。

我认为独立书店是通过个人化的智识与审美偏好支撑起一个滋养公共讨论的小型文本空间,不仅提供了阅读的场域,也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人—书”交互体验,增加城市文化的维度。

独立书店的“独立”不在于规模与类型,而在于它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一套灵活多变的选品力与策展思路。每家独立书店都在努力挖掘自己的特色,即从书店主理人的专长与偏好出发做内容输出,同时基于本土文化或与作家、艺术家合作做相关的策展、自出版物与沙龙、工作坊等,形成独立的文化社区,这些都让书店不再仅仅是一个买书之地,也成为志同道合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交流想法、激发灵感、生发创意的地方。

独立书店是城市文化中更多元、个体、自由的发声地,面对面的真实互动,带来人情味的同时,也为读者建构起了丰富且极具创造性的精神生活,能够帮助读者更认识“在地”,也更认识自己并找到自己。

我觉得从商业类型上看,今天的独立书店与十年前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仍然以卖书为主,坚持好的选品。当然,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前店后厂”的书店(也就是同时做出版的书店),还有复合型书店(比如涵盖民宿+展览+饮品+讲座+工作坊+出版+服饰等更多业态和实验性的玩法)、主题化书店(比如艺术主题书店、策展式书店、杂志主题书店、电影主题书店等),甚至还有会员制借阅式书店以及更轻量级/轻资产的书店(开放个人书房、客厅等)。

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有更多不同行业的人跨界进入书店行业,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比如互联网、金融、广告等,这些也为书店行业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带来了资金、资源、创意和活动策划等。

我觉得当下的独立书店最需要的,是这样的读者:他们认可独立书店,选择在店里消费,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支持书店继续运营下去。当然,关注度和流量也是需要的,但最好是可以“变现”的。

第一财经:是否可以代表书店地图,推荐几条你比较推崇的书店探访路线?

郁浔安:我确实考虑过策划书店主题漫游路线,而且是全国不同城市的。设想是未来以H5活动页面的形式在小程序上发布,招募在地志愿者,由他们策划、设计并带队。

我想推荐两条local且有趣的路线。从杭州西溪的尤利西斯书店老店附近,坐船到小河直街的旧书店“再见城市”,水上巴士只要3块钱,路程半小时到1小时,非常有杭州老底子味。2021年底我这样尝试了一回,“水上慢旅行”访书店真的很有趣,一路去了尤利西斯书店、再见城市和单向空间这三家书店,逛书店的同时,也漫游了古运河、小河直街和大兜路。

去年8月我去了一趟成都玉林,那是一片神奇的街区,好像走到任何一家小店,都可以坐下来聊天——一种特别松弛的状态。很多宝藏店铺安静地扎根在其貌不扬的街巷里,有独立书店、咖啡馆、小酒馆、火锅店、精酿店、茶室、设计商店……让人很有发现感。

两天的时间,除了去一苇书坊、长野书局,我还去了喜玉·饺子酒、RebellionCoffee、试喝小报茶馆、白夜·花诗神空间、青年火锅店和小酒馆等,都是很有意思的店,随时随地都会偶遇艺术家、诗人、生活家。因为太喜欢成都玉林街区了,都想搬去旅居!

第一财经:推荐几个全国范围内你比较喜欢的独立书店吧!较新开业的、比较有朝气的优先。

郁浔安:上海的香蕉鱼书店、梯书店、神兽之间,宁波假杂志图书馆,成都的浮于野,郑州的野狗商店,北京的JetlagBooks、postpost、码字人书店,长沙的目田书店,台州的再望书苑。另外还有北京刺鱼书店、武汉诚与真书店,也值得关注。

成都再书房是一家选书扎实、空间舒适、极具生活气息的社区书店。主理人夫妇是建筑设计师出身,用22年时间,周而复始,开一家书店。2021年11月,他们从大邑县青霞镇搬到成都市区,把再书房设计成一个自己愿意长久停留的地方。这里也是爱书人与设计师的藏宝室。屋前小院是花园也是菜园,让你身在城市,拥有在野的自由。

另外一家成都比较有意思的书店是“浮于野”,得名自法语Flaneur,意为漫游之人。从以诗歌为主的“大浮”,到以小说为主的“二浮”,自诞生起,书店就遴选书籍文字,并试图探索书店的生存方式和与读者的关系。经由自发、去中心化、众筹的方式,借一日店长和银弧诗会等活动,它成为一家“所有人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