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布!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果展正式展出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成果展(2021年版)”日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一批相关文字、指标数据、图纸照片首次向社会公开。展览亮出了过去五年首都转型发展的“成绩单”,同时也面向2025年,全方位展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表”。

新版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批复实施,既是对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又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未来,随着规划持续实施,展览内容也将动态更新,让公众及时了解总体规划实施的最新进展,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丽家园。

像素风里的“蓝天保卫战”

步入市规划展览馆2层展厅,主展区分为两个篇章依序展开。

“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篇章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高城市治理水、加强城乡统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规划实施等8个方面,详细介绍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成效。“总规实施第二阶段重点内容”篇章则是对《北京市国土空间期规划(2021年—2025年)》的整体介绍,展示到2025年的城市发展目标、行动举措及相关计划。

“这次展览中大量指标数据、图片都是首次公布,大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为什么说‘首都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型,首都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变革’。”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讲解,在第一篇章中,有一张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表,里面有2020年目标达成情况,与2015年的数值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2015年是2921方公里,到2020年,减少到了2734方公里。再比如,外资研发机构数量从532个增长到了601个,国际展览个数也明显增长,这两项体现开放发展的指标都是首次公布。大家比较关心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也从78%提高到了98%。”

展览中,一张布满红、橙、黄、绿等多种颜色的像素风图片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其实,这是2013年至2021年北京PM2.5的日历图,深红色代表严重污染,绿色和浅黄色则是优、良天气。“可以看到,几年,绿色的色块越来越多,大面积出现,我想这跟咱们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也是相同的。”数据显示,2021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大幅降低63%。

今昔对比中看老城之变

从展厅入口往前慢慢逛,可以看到,“总体规划实施成果”篇章中有大量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对比图,直观展示了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推动城市更新等多个层面的蜕变。

例如,东长安街12号恢复历史建筑样貌,打通绿带断点;雨儿胡同院落修缮整治,让老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北京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4组对比图就是展示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成果,比如银锭观山景观视廊恢复,鼓楼南望景山万春亭景观视廊改善等。”该负责人讲解,以一系列历史标志高点建筑为统领的景观眺望视廊系统,是北京老城重要的空间形态特征,“正是这种秩序让我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银锭观山”为例,这是清朝时期民间评选出的“燕京小八景”之一,更是老城内唯一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然而,此前走上银锭桥,您会看到一栋“冒头”的高层建筑横插在山水之间。如今,这栋楼地上11层已全部拆除完毕,成为北京数十年来罕见的建筑降层案例。

“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间。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银锭观山美景重现背后,是北京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

水穿街巷、庭院人家,如今的前门三里河地区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最北京”体验地、生活区、打卡处。“三里河是老北京城护城河的泄水河道,到了清朝中晚期,因为不再作为泄洪通道使用,再加上人口增加需要地方盖房子,三里河就被填埋了。后来居民越住越多,从这张图可以看到,房屋特别老旧,城市风貌也受到影响。”据介绍,东城区启动前门三里河绿化景观改造后,原汁原味还原了自然水系,拆大杂院时的木头、老石料也被用在河道设施建设中。胡同居民感慨:“消失了几百年的三里河水景回来了!”有了水的灵秀,前门的京味儿也愈发浓重。

废弃矿山变绿水青山

“谁能想到,这里过去有上百家矿山,树叶是黑的,打开窗户就是煤渣土,自然水源也因为人工采煤活动受到影响。”过去,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矿区由于开采历史较长,区域内森林植被损毁、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如今,昔日的废弃矿山已转变为“绿水青山蓝天、京西花上人间”的百瑞谷景区。

5年来,北京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这也是此次实施成果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展览内容显示,到2020年底,全市固体矿山已由2004年底的842处关停到仅剩1处(该矿开采的石灰石为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必需原料),未治理废弃矿山面积由2012年的11531公顷减少到1373公顷。2016年至2020年,本市完成2万亩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在百瑞谷景区,矿山修复区、矿业遗迹展示区、自然风光区、乡村民俗旅游区等多个功能分区吸引市民游客,山脚下还利用废弃厂房改造成为百瑞谷饭店。生物多样日益丰富,原来销声匿迹的白鹭、野鸭、野鸡等野生鸟类和野兔、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纷纷回来觅食栖息。

此外,北京依法坚定推进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国家和北京市确定的重点区域内违建别墅全部处置到位。观众可以在展览中看到首次公开的怀柔区、昌区违建别墅整治前后对比图。

观展·解码

丰富图表解答“减量”后北京如何发展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减量”明确体现在一系列数据指标之中。展览内容显示,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规模由2016年2195.4万人峰值降至2021年2188.6万人,中心城区现状常住人口较2014年下降15.1%;原地区开发强度由2016年46.15%峰值降至2021年44.31%,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净减量约110方公里。

面对“减量”,无需焦虑。因为减量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要在减少土地消耗的同时,提高单位产出,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展览通过丰富的图表显示,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5年的21.15万元/人大幅提高到28.39万元/人;地均产出由6.94亿元/方公里提高到10.71亿元/方公里;单位建筑面积产出由1474.17元/方米提高到2063.03元/方米。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同时,科技创新为北京经济增长赋能。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也保持快速增长。

原“动批”四达大厦变身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原二河开21号院变身艺术园区……2017年以来,本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19家,治理散乱污企业7179家,疏解提升区域市场和物流中心632个。

从就业密度增量分布来看,全市主要经济活动中心已经由四环路以内扩展到六环路。北京城市格局已由单中心集聚向多组团转变。本报记者 陈雪柠

观展·提示

●地点:东城区前门东大街20号

●展期:常设展&主题展

●时间:9:00-17:00开馆,周一闭馆

●票价:免费 可通过“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