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雕像钱从哪来必须要查到底

住建局局长被免职,对项目设计、工程造价、招标流程等问题进行全面审查,持续发酵多日后,8月29日深夜,河南鲁山豪掷700多万建造牛郎织女雕像一事迎来官方回应。

今年七夕,鲁山县“牛郎织女”雕塑揭幕,意外因“丑”出圈,随即引发连锁反应。钱花哪了的质疑是导火索,鲁山县政府工作人员面对质疑时令人咋舌的6个“不知道”和1个“不清楚”,则像是浇在火上的那把油。

715万的造价是否过高?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哪?招标只是走过场?设计方是何来头?谁在为此等“形象工程”开绿灯?桩桩件件,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资料图】

这灵魂五连问也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雕塑本身是否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甚至政绩工程?背后又是否会牵扯出哪些权力寻租甚至腐败案件?个中猫腻越捂越要严查。

作为牛郎故里和牛郎织女文化传说的起源地,鲁山县想要打造“七夕发源地”的招牌,捕捉文旅产业的流量密码,这是“面子”上的考量,不难理解。

但鲁山县本身有其特殊性。对于2020年才脱贫摘帽的鲁山县来说,这700多万造价的雕塑无异于一个“美丽的废物”,“里子”是对财力、人力、物力的虚耗,是对民生改善资源的挤占,本质上仍是一种穷讲究。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花到刀刃上。“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本就是财政支出的应有之义。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政府更要习惯过“紧日子”,把省下的钱用于保障民生支出。

财政部部长刘昆曾强调,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而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要压减开支,腾出更多财政资源,支持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以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

当前,各地都在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脱贫不久就大兴土木的鲁山县,恰恰成了“以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反面教材:花大钱办小事,把本该花在刀刃上的钱花在了刀背上,在现实需要与财政承受能力的错位中,作出了丢西瓜捡芝麻的荒谬决定。

在民生问题面前,兴建地标建筑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脱贫只是第一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才是“吞金兽”。在有限的财力面前,更要锱铢必较,精打细算,能够花小钱办大事才是真本事。

2021年,湖北荆州巨型关公像,先建后拆一个来回折腾没了3个亿。中国纪检监察报曾评价,现实里仍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切实际、瞎拍脑袋,打擦边球。项目建设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

说破天地标建筑也只是一个建筑,文旅IP真正引起共鸣的,是背后的文化内核和明确的价值观。文旅IP的打造,要看资源禀赋,更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远非打造一个地标建筑那么简单。

杨月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