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料】“不合理低价游”顽疾如何根除


(资料图)

核心观点:“不合理低价游”等乱象,既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整体形象。要根除“不合理低价游”这一多年顽疾,必须破旧立新,疏堵结合,彻底打碎相关的灰色利益链,并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行业利益分配格局。这需要有关部门强化顶层设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虽然急不得,但也等不得。

春暖花开,在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的同时,一场针对旅游乱象的“大扫除”也在各地适时展开。

4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乱象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并“查处一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发布一批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的典型案例,曝光一批影响行业形象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

今年以来,“不合理低价游”、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等现象有所抬头,既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整体形象。事实上,这些年来,由“不合理低价游”引发的市场纠纷时常成为舆论场中的热点。诸多现实案例表明,无论是导游辱骂游客还是强迫购物,其根源往往都在于“不合理低价游”。

对“不合理低价游”及其相关旅游乱象的打击,近年来在各地不时就会来上一轮。可这样的打击之所以被业内人士称为“打地鼠”,就在于相关乱象总能死灰复燃,像见缝插针生存的鼠群一样,一旦打击行动告一段落,很快会再次蔓延开来。目前,“不合理低价游”俨然已催生出一条连接上游组团社、下游地接社、导游和购物店的灰色利益链,成为了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顽疾和毒瘤,严重制约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要根除这一多年顽疾,只是“头痛医头”肯定不行,必须破旧立新,疏堵结合,彻底打碎相关的灰色利益链,并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行业利益分配格局。这需要有关部门强化顶层设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虽然急不得,但也等不得。要知道,现在正是旅游市场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须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有效增强市场预期。

规范旅行社经营,无疑是旅游市场治理的关键环节。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地接过程中发生欺骗强迫购物等现象的,一并查处、追究组团社责任”,“推进旅行社信用监管,集中有限监管资源,重点监管失信企业和高风险企业”,还是“建立舆情监测和迅速响应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提升处理效率”,此次通知提出的相关创新举措都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这必将有助于构建“全过程”监管长效机制,倒逼行业自律向纵深发展。

作为旅游服务链条中与游客接触最为密切的环节,导游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游客消费体验和旅游消费环境。他们的合法收入需要得到切实保障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其退出灰色利益链。为此,应加快健全导游薪酬制度,探索提高导游执业的自由度,从而进一步激发导游人员从业的积极性。

游客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同样也很重要。为“不合理低价”所吸引的游客,有些是因信息不对称,受到误导和欺骗,比如相信有所谓“政府补贴”;有些则心知肚明,但却自信能和商家博弈,吃掉“鱼饵”而不“上钩”。不过俗话说得好,“买的没有卖的精”。游客一旦入局,往往会身不由己,在威逼利诱的“洗脑”氛围中沦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就算有人能够“扛住”,旅游的美好体验也已荡然无存,这又何苦来哉?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可能有陷阱。(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