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从社区电商看,互联网营销方式与传统门店可长期共生
互联网普及之后,影响到了一些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譬如服装电商对于线下服装店,外卖对于餐饮小吃店,等等。很多人担心,互联网营销不能与传统门店共生。
对此,我的看法是:互联网营销方式与传统门店可以长期共生,因为社会大众的需求决定了不同的经营方式存在。同时,国家也需要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并鼓励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我认为,互联网经营模式从原来相对独立的存在,与线下消费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营销模式,这将对城乡社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
最近我注意到了社区电商经营模式,在产业端,通过直连农产品原产地,高效匹配供销需求,加速推进高效率、精确的农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为处理农产品耗损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法。在消费端,其本质是在互联网和传统的门店经营之间通过数字化和规模化的平台建立起一种联系。也就是说从居民的社区消费习惯出发,传统门店既保留了原来的消费场景,又能作为互联网营销的服务闭环地点。
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去小区的门店取货,顺手还可以光顾门店生意。任何门店都可以做取货这件事,无论是鲜花店、理发店、早点店抑或其他。这也响应了商务部之前提出的“一店多能”的趋势。
社区电商经营模式大致可以被归类为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城镇夫妻店的作用,这既有利于就业、增加传统门店的收入,也让更多的线下经营者低成本地体会网络营销的便利。
二是把农村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与城市的销售平台精准对接,促进了乡村振兴过程中由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创新。
三是强化规模化数字平台支持。一些学者对数据化规模有过种种微词,其实与其担心还不如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实践中去。因为只有形成了数据规模的用户,才可能建立这种符合城乡两头,符合消费者、经营者和生产者多种需求的新型数字化经营模式。
四是解决了政府忧心的城市治理问题,既包括对就业的影响,也包括对小门店经营的景观模式的担忧,同时城市居民也能体会到消费方便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从电商到无现金支付,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应用才刚刚开始。当互联网应用带动了数字化发展,就会对社会需求产生的反馈创造出新的供给模式。这种供给模式既有技术上的变革,也有运营方式的变革,直接结果就是让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更稳定、方便。社区电商的出现是一种十分平民化的创新,更是一种社会实践的探索。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企业家都研究过如何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与城镇居民的需求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但苦于无法解决成本之忧。社区电商的探索打消了我们对互联网经营模式与传统门店经营模式对立的忧虑。
我相信在未来的运营模式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市场来解决;但我更相信,社区电商之后还会出现更多的经营模式,而竞争的结果就是优化服务,提高质量和效率,催生技术变革,受益的一定是城乡居民。这就是市场化机制下互联网经营带来的最大的创新和机遇。
(作者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