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力促虎年开好局:重金奖励、要素保障

春节过后,各地加紧促进开复工,推动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月8日,雄安新区在启动区举行2022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动员新区上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干劲,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春节之后,已经有陕西、福建,长沙市、雄安新区等多地举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还有四川、云南、浙江、上海和陕西等省份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投资稳增长,各地正全力确保一季度稳增长。

力争一季度“开门红”

春节之前,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多地举行了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月7日,福建共开工重大项目230个,总投资2398亿元。同日,陕西省也有963个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470亿元,预计年度投资1873亿元。

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勇向第一财经表示,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增长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不仅是投资也涉及消费。通过项目集中开工的活动,政府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心,稳定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传递一个信号,政府关注的重点在哪些领域,起到导向作用。

除了举行集中开工的活动,一些地方主要领导人则去项目一线调研,全力推动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比如,春节后第一天,按照重庆市委统一部署,重庆市领导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集中调研重庆市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曾俊林此前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应该特别注意和做好一季度的开门红工作。这是因为,一季度关乎全年,关乎预期。2020年一季度“挖了一个坑”,2021年一季度“上了一个坡”,2022年一季度我们将面临一个坎,所以今年首要是迈过这个坎。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起步就冲刺,开局就争先”的要求,努力抓好一季度开门红。

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鲁荣东向第一财经表示,政府提出要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量,就是要实现“开门红”。在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必须站出来,提振信心,也创造一些需求,如果一季度形势稳定了,艰难的时刻迈过去,后面才能稳定。

陕西省要求确保一季度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40%、完成投资1350亿元以上。浙江提出,确保2022年省“4+1”重大项目续建项目一季度全部开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0%、二季度达到60%、三季度达到85%。

为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和全年稳增长,各地最近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二十条》、《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一季度经济稳增长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关于2022年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这些措施中,各地都制定了包括现金奖励和要素倾斜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力图调动地方和项目业主的能动性,加快项目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四川在2022年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3.5亿元,重点激励一季度项目前期工作实、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多、新开工项目增幅大、在建项目进度快、投资运行好的地区、单位;对2022年新开工和加快前期工作的省重点项目,2022年3月底前实质性开工的,给予单个项目业主激励资金50万元。

云南提出,2022年初,切块下达16个州、市共5亿元省预算内资金专项用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排3亿元省预算内前期工作经费用于“骏马奖”,每月对固定资产投资综合评分前5名的州、市进行奖励。

黄勇表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也很需要资金,比如需要编制可研报告和环评报告等,费用从几百万到上亿元,有的地方没有钱做这些前期工作,所以省级政府对其支持和奖励,可以激励地方推进项目的发展。

陕西也在省级预算内基建资金安排1亿元用于支持项目前期工作、稳投资工作成效奖励等。浙江要求从省公建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奖励前期推进快的省级主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并要求地市参照这一做法对本级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激励。

在激励地方和项目业主的同时,各地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土地、能源和资金的要素匹配,保障进度。黄勇表示,在土地、能源等要素都很紧缺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都会对好的项目倾斜,在没有项目的地方收紧,这也是一种激励。

在土地方面,海南省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省重点(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的通知》。浙江提出,确保2022年全省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0万亩以上,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4万亩,奖励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万亩。

在能效方面,四川明确,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等价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时可不开展能耗等量减量替代。对符合产业政策、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际或国内行业先进水平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项目,能耗等量减量替代比例由30%调整为10%。

在资金方面,四川对银行和保险机构给予激励政策。分类对年度新增贷款额、贷款余额增幅排名全省前3名的金融机构;对年度新增投资额、投资额增幅排名全省前3名的保险机构,省级财政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奖励。

浙江则提出,对承担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国有平台公司,各级财政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注入一定资本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省财政新增给予省交通集团不低于100亿元的资本金和流动性支持,落实省级高速公路新建项目投资补助制度。

山东提出,深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大省市县三级协同保障用地力度,各地要积极盘活挖潜存量土地,最大限度核补新增土地指标,对符合拿地条件的重点项目允许预支指标。规范省级统筹部分能耗指标使用,全部实行有偿使用,省重点项目购买指标按照基准价格给予不低于20%的优惠。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进度

在推进项目尽快一季度开工的同时,一些地方也较往年提前发布了年度重点项目名单。目前,已有山东、北京、河北、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和四川等省市发布了2022年重点(大)项目名单。

四川还提出,对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确定2023年以后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到2022年开工的,省级统筹协调资金配套和要素保障。对论证多年、方案比较成熟的重大水利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复,推动尽早开工。

近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2022年省重点项目名单。2022年山东省重点项目共1400个,总投资1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57亿元。加上此前山东省政府下达的600个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省共确定2022年省级重点项目2000个,总投资3.1万亿元。

这1400个重大项目分为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700项,“双招双引”签约项目200项,补短板项目500项,主要是产业类项目和民生类项目。而600个重点项目中,大多数项目也属于产业类的。

黄勇表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有导向性,撬动效应比较明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是长期性的,效益回收慢,现在政府债务比较重,而产业项目能比较快有产出,因此,现在投资结构中,产业项目更多一些。

产业项目的增长,也显示了各地努力推进投资结构的优化。比如,贵州省提出,着力推动投资重心向实体经济转移,推动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浙江省提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浙江省对投资结构优化有明确的目标:力争2022年先进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民间项目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分别超过19%、15%和24%;先进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山区26县投资增速快于面上投资增速;交通投资与2021年持平。

2022年,浙江省“4+1”重大建设项目843个,年度计划投资10972亿元。其中:交通重大项目121个,计划投资2267亿元;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重大项目154个,计划投资5018亿元;高新技术与产业重大项目568个,计划投资3687亿元。

鲁荣东表示,重点项目的投资,政府的投资只是撬动效应,不能一直靠政府的投资。通过政府的投资稳定了预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创造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和动能。

他认为,在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市场环境的改善等更为长期的改革措施必须迈出实质步伐。重点项目的投资空间越来越窄,持续增长面临考验,产业投资应该是市场主导,政府可以搭建平台,鼓励各个市场主体参与,促进关键要素和初级产品的稳定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