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跻身万亿GDP俱乐部,常州5年8千亿投向产业主赛道
“按照目前的增长势头,2023年我们将昂首阔步迈入‘万亿俱乐部’,万亿GDP城市未来可期。”在2月7日举行的“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描述了常州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时间节奏。
2021年,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增长9.1%,增速位居苏南第2,是江苏省唯一连续五年增速位列第一方阵的设区市。
目前,跻身中国内地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共24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和东莞。
5年8000亿产业投入
陈金虎表示,距离“万亿GDP之城”仅一步之遥的常州,“惟有重振产业雄风,以冲刺姿态跨越万亿台阶”。
也因此,2月7日的新春第一会,常州选择召开全市产业发展大会,强调要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奋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
常州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数据显示,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3个;207个中类中,常州有189个;666个小类中,常州有598个。
目前,常州是全国轨道交通、输变电、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重要生产基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动力电池产值国内第一,占全国份额的1/3、江苏省的2/3。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2021年,常州市工业规模总量超过1.68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增幅位居江苏省第4、苏南第2。
“当前,常州正处在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期。”陈金虎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城市之间的竞争必将重归产业主赛道。
当天,常州发布了《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到2025年,常州全市工业规模总量超过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为此,“十四五”期间,常州将每年安排100亿元政策性资金,五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
在发展重点上,陈金虎表示,要抢占集群发展“主攻点”。坚持“链式”发展,推动地标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硬核产业集群。
在地标产业方面,到2025年,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高端装备集群突破6000亿元、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突破4000亿元、新能源和新材料集群分别突破1500亿元。
在新兴产业方面,要聚焦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空天信息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到2025年,八大产业链总规模超6500亿元。
在未来产业方面,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细胞治疗、超材料、无人驾驶、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培育和引进一批未来产业领域企业。
常州板块市值破万亿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陈金虎表示,常州还将深入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和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加速锻造一支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上市企业“联合舰队”。
“今年新增上市企业16家,资本市场‘常州板块’市值突破万亿元,到2025年上市企业超过150家。”陈金虎说。
根据规划,常州主要围绕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双百行动计划”,加速开展股改、辅导、申报、上市等工作,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倍增,总数超150家,“双百行动计划”后备企业库企业超600家。
为此,常州要加快建设企业矩阵。一方面,加快做强龙头企业,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的市场化并购基金,支持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贡献份额大、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本土企业“世界500强”零的突破。
一方面,以全国一流的政策力度,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今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到2025年超350家,其中国家级10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0家。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达3400家左右,到2025年实现倍增。
到2025年,常州还规划集聚1000家机构,投资100家上市公司。发挥100亿元科创母基金、60亿元天使母基金作用,构筑覆盖科创企业生命全周期、成果转化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