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小县城服装店老板:网购抢去越来越多生意,一年仅赚够吃用

春节前,梅姐决定下乡“清库存”。

春节临近,在南方某县城开服装店多年的梅姐,望着店里的存货和同伴盘算,得借个车把剩下的衣服拉去乡下集市上“甩卖”。

2021年初的时候,梅姐将服装店铺搬去了对面,盼着人流多一些,2021年生意能更好一些;盘算着到年底时,能凑一凑首付,在县城安个家。但这个愿望落空了。

“清完库存,再还一些货款,今年和去年一样,口袋里还是没有余粮。”梅姐称,“辛苦一年,就赚到了吃用。”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梅姐的服装店关停了好几个月。等到可以再次营业,梅姐感觉店里生意还是大不如前。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逛街的人少了。2021年春节之后,全国各地疫情不断有所反复,五一、端午、中秋等节假日期间,县城的人流并没有明显多起来,出货仅比往常多了一点。

同时,梅姐也发现,现在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好几次发现,小姑娘在店里试了衣服,转眼就去网上搜同款。相比之下我们店里的价格会高一些,她们就去网上下单了。”梅姐表示,周边乡镇的居民也有很多直接在线上买衣服,反正不合适有运费险可以退货换货,所以过年过节来县城逛街买衣服的人越发少了。

眼看着线下的生意越来越难做,85后的梅姐也开始想新招赶一波“时髦”。于是,每天早上八点打开店门后,梅姐在没顾客上门时,也开始录制一些关于店里服饰的小视频。通过简单的剪辑,在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中传播。

同时,店内的柜台前也张贴了她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让一些有意向的顾客添加。在去年的辛苦经营下,梅姐的朋友圈里也有了几个熟客。翻看梅姐的短视频记者发现,她2021年共发了200个左右的小视频,粉丝有了1000左右,每个视频点赞多则百余个,少则几十个。梅姐告诉第一财经,通过短视频来店里的人还是少数。线上成交在2021年只有两个人,在线上看中了店里的一款外套。

“玩短视频开始是想卖衣服,但最后就当是自己娱乐娱乐吧。”梅姐说,“我们的成本太高,如果线上卖贵了,没人买;便宜了,自己还要搭上邮费。”梅姐坦言,实际上还是销量跟不上,如果能火一把,直接从批发市场发货也行的。

梅姐的服装店位置不算最好,但也不差。店铺所在的步行街也曾是潮流聚集地,是每个来县城逛街的女孩子必去的地方。这条街大约有百余个店铺,多数是卖女性服饰和鞋子。梅姐的店铺位于街头顺数约第二十个店铺的位置,按照几年前的市场行情,店里生意应该是不赖的。

但这两年,赶上了县城翻新,老旧城区面临拆迁,城市中心在逐渐转移,县城中心区的面积逐渐扩大。“老”步行街在“新”街面前,变得“岌岌可危”。

2022年春节前某县城步行街 黄琼/摄影

在一系列变化之下,梅姐店铺所在的这条街,百余个店铺仅剩四五十个还在正常营业,靠近末尾的数十个店铺几近关停,门口皆张贴着“招租”广告。相比之下,距离梅姐店铺200米远的另一条较新的步行街,年前的生意相对火爆些。

梅姐说:“新步行街那边也有铺子可以租,但租金贵,一般是品牌服饰在那边集中,像我们小个体户,很难扛起那边的租金。虽然效益好一点,但风险也大。”

据梅姐介绍,现在店铺一个月的租金大约是1000元,平常带饭来店里吃,其实开销还好。

每到换季清仓,梅姐还有另一个法子清货——就是下乡摆摊。“平时周边乡镇的居民很少进城逛街。等到乡下的集市,我们下乡摆摊,衣服比乡下的时髦,但价格还算便宜,就比在店里守着能卖更多。”梅姐称,“店里现在连周末也没人了,中学生更喜欢网购,一些上班的人也很少来,可能更喜欢大牌的款式吧。”

临近2022年春节,梅姐打算清掉最后一批冬季款,就不再进货了。这次她将店里的几十件卫衣、外套、牛仔裤打包好,放进车子的后备箱,去下乡摆摊。

对于来年的打算,梅姐还没想好。4月份房子租约到期,开店还是不开店,梅姐想再观望一下。

(梅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