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避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关键 还在于提振经济
总体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其中就包括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相关资料图)
日前,央行发布了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在去年较低的基数上同比多减约320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同比少增约500亿元。
这说明,一方面住户部门有着较为明显的观望情绪,另一方面企业部门的融资需求也较弱,无论是住户部门还是企业部门对融资的欲望都有待增强。通俗说,当前住户和企业在“借钱”方面都更加谨慎。
近来市场对央行下半年是否降准的议论很多,但降准是在大蓄水池中加水,至于这些“水”能否有效放出,能不能养出“鱼”来,最终还是要由市场给出结论。
为促进经济尽快回到正常增长区间,就必须提振有效信贷需求,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能不能吸引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是下一步的着力点之一。
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健康发展的预期,有稳定的预期才会激发有效信贷需求。
在1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这是在总体上指明方向并增强各方面的预期信心。
但也应该看到,虽然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不变,其中的一些问题仍然需要解决,比如城镇就业率、企业利润下滑等。对前者来说,没有充分的就业,就无法促进住户部门的有效信贷需求,不管是一般的消费信贷需求还是大额的房贷需求都如此;对后者来说,没有利润就会让企业没有扩张的愿望,甚至会进入“闭关自保”的状态。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16.8%。这还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情况,相对而言,它们的抗风险能力要强于“非规模”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在这种情况下,期待它们继续加大借贷投入是勉为其难的,因为没有利润就谈不上投资。
其次,要进一步降低有效信贷成本,还有很大可操作空间。
1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1年期MLF中标利率从2.65%下调至2.5%,7天逆回购利率从1.90%下调至1.8%,分别调降15个基点和10个基点。市场预计,随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有望跟随下调。
近期公布的宏观和金融数据弱于预期,表明实体融资需求明显偏弱,需要通过各种形势的“降息”,可以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市场利率的下降,进而有助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行。这也会提振有效信贷需求。
其实,受近期物价低迷影响,国内真实利率不断被动上升,且已处于偏高水平,明显不利于有效信贷需求的恢复。今后,促进有效信贷需求需要多种政策协调配合,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既要加快提振需求,又要提升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和放贷意愿。
贷款规模从7月份数据上看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缩”,其中既有阶段性因素的影响,更深层次的是需要提振经济。
在上述1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但是,总体需求不足和低通胀都会表现为信贷紧缩,破局的关键是恢复有效信贷增长,重要的是落实各项支持提振经济措施的落实,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