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消息:千亿房企迎来退市终局,阳光城后谁在危险边缘?
曾经销售额超两千亿的百强房企,终是走向了退市结局。
【资料图】
6月13日晚间,ST阳光城(000671.SZ)发布公告称,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其上市交易。
作为一家高成长性的“黑马”房企,阳光城在21年的上市历程中,销售额曾爆发性增长,14年跨越了1000多倍,最高时突破2000亿元。但仅仅用时两年,这家公司便从出险走向了退市终局。
业内认为,对上市房企来讲,退市将直接影响其信用和品牌影响力,影响经营、投资业务。对出险房企的投资人、债权人、员工、供应商等利益方来说,退市导致的重整困难等一系列不利影响,也会限制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两年时间迅速跌落
过去二十年间,阳光城曾凭借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红利,跻身地产江湖前列。
2006年,阳光城销售额仅为2亿元;到2018年,阳光城便实现销售规模1628亿元,首次迈入1000亿房企阵营,2020年时达到2180亿元销售额,14年间销售额跨越了1000多倍,还一度喊出3500亿销售目标。
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因三季报经营恶化,阳光城被两名“泰康系”董事投下反对票,随即遭遇“股债双杀”,流动性危机也逐渐暴露。
2022年,该公司亏损超百亿,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期内营业收入399.19亿元,同比下降6.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125.53亿元、-114.12亿元。
进入2023年,阳光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更是一路下滑。据中银证券统计,阳光城股价3月-4月中旬波动下跌,4月21日后加速下跌,2022年报的披露最终压垮股价,5月15日股价跌破1元,4月21日~5月15日跌幅高达36.4%。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房企,阳光城股票简称变更为“ST阳光城”,原因是涉及“违规担保”。因未按规定履行审议、披露程序对外部单位提供担保合计5.45亿元,该公司被年审机构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与此同时,该公司更多债务数据也披露出来。此前ST阳光城连发三条重要公告,披露了其债务、担保以及诉讼仲裁情况,逾期未偿债务的本金已超过600亿元,担保总计金额达到了711亿元,超过母公司净资产的100%。
一系列利空因素影响下,截至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6月9日,ST阳光城已经吃下26个跌停,连续19天股价低于1元,该公司股价也定格在了0.37元,总市值仅15.32亿元,股东人数约为13.75万人。
6月13日,经历过挣扎与自救的ST阳光城,迎来自己的最后结局。5月15日至6月9日,ST阳光城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股票被终止上市交易。
后续,ST阳光城有权申请听证或者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逾期视为放弃。如公司股票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根据相关规定,ST阳光城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有人退场有人仍在自救
不同于现在的冷清,房地产行业在资本市场也曾有过热闹时刻。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2003年开始至2022年,共有约159家内地房企选择在沪深或香港上市,其中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约78家,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约81家,沪深及在港房地产上市公司数量均经历了大规模增长。
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高杠杆企业风险不断暴露,数十家民营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行业进入加速优胜劣汰阶段。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房企多数是出险房企。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ST嘉凯、ST美置、ST粤泰、*ST中天、ST泰禾、ST阳光城、*ST宋都七家房企,连续20天收盘价低于1元,基本锁定退市;ST世茂、*ST新联、*ST泛海及金科、荣盛和中南,股价在1元附近,同样在退市边缘。
上述企业中,ST泰禾已收到深交所的《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泰禾公司股票上市交易。6月13日,*ST宋都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可能被终止上市,股票自6月14日开市起停牌。
港股方面,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目前已有恒大、世茂、奥园、祥生等21家港股内地房企处于停牌状态,停牌时间超过18个月将面临摘牌。目前,时间最长的中国地产已停牌近2年,退市决定仍在复核中,恒大、世茂等已停牌超14个月。
这些身处退市漩涡中的企业,有的仍在“保壳”自救。比如荣盛发展日前公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募集资金”的交易预案,拟进军新能源行业,公司高管团队也将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股票。
荣盛发展表示,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近年来,由于经济环境及行业形势的双重影响,面临一定经营压力,因此主动谋求业务转型升级,布局新能源业务。交易完成后,新能源业务将成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
房企“退市潮”影响几何?
目前,面临退市风险的不乏百强房企,如金科股份、中南建设、荣盛发展等。汹涌而来的“退市潮”,对企业及行业将有何影响?
标普此前发布报告称,多数面临退市的房企都处于债务出险状态,面临退市风险的11家房企共有等值210亿美元的未偿还境内外债券,退市将使债务重组谈判复杂化,减少股东和债权人的债务重组可选方案,加大出现清盘的可能性。
一方面,如果房企退市,债权人接受非流通股的意愿较低,从而使债转股作为可选重组方案的可能性减小。可能导致创始股东所持的股权价值缩水,通过庭外重组扭转公司债务困境的积极性下降。对那些不愿押注庭内重整的债权人而言,下一步可能就是清盘。
中银证券则表示,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市值占115家房地产A股公司总市值的比重比仅2%,对板块影响相对有限,应当理性看待。短期内,房企退市发生,市场对地产股的关注度将降低,整体融资通道也会继续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利于行业加速出清。退市后,这部分份额将会让出,房地产行业“强者恒强”的现状将持续深化,2023年销售已开始修复,应理性看待退市风波对行业的影响。
中指研究院认为,未来上市房企“退出”现象将更加明显,新势力有机会借助政策利好登陆资本市场。随着市场深度调整,行业优胜劣汰加剧,上市房企正处在从转型关键期,积极转型探索新发展模式的房企有更多机会,否则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