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动态丨社论:减压更要增信,让经济梅开二度

6月1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90%,比之前的2.00%降10个基点,这是10个月来首次。逆回购OMO利率是央行的短期政策利率,接下来15日的MLF和20日的LPR是否会降,市场充满期待。

这次降息在情理之中,5月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0.2%、PPI同比下降4.6%)支持央行降息;上周国内主要商业银行调降存款利率,已使得投资者对央行降息有了准备;同时,本次降息迎应了最近短期市场利率偏弱走势,反映市场短期流动性相对合理宽裕。从政策逻辑和基于利率走廊的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等看,遵循先短期后中长期的轨迹。

市场对降息的反应是即时的。13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创下去年9月以来新低,沪深股指反弹收红;同时,人民币在岸、离岸盘中分别跌破7.16、7.17关口等。


(相关资料图)

金融支持实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等,是目前货币政策基调。当下降息旨在为经济减压,通过降低市场融资成本,改善预期及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三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等。

但是,这种雪中送炭式货币政策支持,对经济减压支持也面临选择困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降息空间问题。目前美联储加息周期还没完全结束,这意味着中美利差倒挂问题将持续较长时间,这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明显压力,即基于利率平价,人民币汇率走弱或将不是一个短期形象;而且在美联储维持高基准利率环境下,继续降息将拉宽中美利差,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并加剧中国跨境的美元流动性风险。

另一方面,政策抉择困惑。其深层原因是国内外经济周期的偏离,及中国+N国际供应链的重构等。有必要通过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内循环周期的同时,降低政策对经济外循环的过度冲击。这需向企业传导一个明确信号,即贸易条件的改善需一段时间,贸易部门要做好相应准备,如目前贸易条件的一个重要症结是美元荒正加大贸易部门的成本,这也引发另外一个政策选择困惑,即保汇率与保外汇储备的选择问题,就目前而言需倾向于保外汇储备以应对美元荒。

此外,货币政策效用问题。降息等更多是降低经济运行的财务成本或货币成本,属经济减压手段,而要提高经济复苏质量和持续性,经济需要的是增信,以增强市场经营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增信就是重新构建市场的信任机制,以提高市场的行动自由,让市场主体提供海阔任鱼跃的能动场景。

目前最切实有效的增信方式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各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如改革市场准入制度,打破垄断,让各种所有制基于统一市场、统一规则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的优胜劣汰。

同时,构建和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基于负面清单管理原则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以让市场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愿意真实显示自身偏好,尽可能降低市场噪声,即权力与权利各司其职,经济才能健康成长。

显然,经济复苏也好,三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和盘活存量资产也罢,不仅需货币政策的减压和流动性支持,更需要通过增信提升经济体系的孳息能力,让经济具有造血功能,若缺乏造血功能,再宽松的货币政策都会导致债务利息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为名义利率不可能为负,使得经济面临更为难治的困境。

如果说降息等是为经济减压并疏通筋骨,那么通过体恤民意的深化改革开放等为市场重构信任体系,激活经济内生动力才是经济梅开二度的治本之策,唯有市场经营主体的合理诉求,都能在法律上得到护航,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以满足,经济重生将会响彻云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