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时代!2月CPI涨幅明显回落,下阶段走势如何?丨火线解读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1.0%,环比下降0.5%;PPI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CPI同比涨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月份,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市场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同比涨幅回落。
从同比看,CPI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春节错月,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6%,涨幅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食品中,薯类、鲜果、鸡蛋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上涨14.4%、8.5%、7.9%和6.4%,涨幅均比上月有所回落;猪肉价格上涨3.9%,涨幅回落7.9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8%转为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38个百分点。食品中,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加之天气转暖供给充足,大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1.4%和4.4%,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五成多。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整体看,2月CPI环比超预期下降0.5%,叠加春节错位导致去年2月的高基数,CPI的同比降幅更大,达到1.1个百分点。在剔除预期内的节日因素后,主要的超预期因素多源于供给端,包括晴好天气带来的食品供给较往年更为充沛,以及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充分竞争等因素。从烟、酒类价格和居住价格看,需求端或不必过于悲观。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食品价格下跌以及春节错位带来的基数效应是拖累CPI的主要因素。食品方面,节后需求转淡而供给相对充足,是猪肉和鸡蛋价格下跌的主因。非食品方面,成品油零售价基本平稳;疫情过峰后,服务业需求的修复将推动核心通胀。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考虑到假期因素,看1-2月份的累计表现更为合适。去年1-2月份CPI平均增速为0.9%,今年为1.5%,高出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表明消费需求好于去年同期。
PPI同比继续下降
董莉娟解读,2月份,工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PPI环比持平;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继续下降。
从同比看,PPI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上年同期石油等行业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0%,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总体上看,当前经济修复仍处初期阶段,加之房地产行业延续低位运行,2月份工业品价格环比上升势头还不明显,这也成为今年经济修复过程中保持物价稳定的积极因素。
CPI下阶段走势如何?
温彬认为,2月CPI或成为全年的相对低点。一是春节错位等负面因素逐步消退;二是猪肉价格已基本见底,对整体CPI环比价格的压制作用将逐步减弱;三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我国核心CPI同比有望向1%以上区间回归,服务类、居住类价格将趋势性回升。
温彬进一步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CPI同比大概率会保持在1~2%的区间,年内不太可能突破政府工作报告中3%的通胀控制目标。整体看,当前我国通胀压力相对温和,同时也不太可能进入通缩区间。物价对宏观政策不会形成掣肘。
王青表示,综合考虑3月以来物价高频数据走势,以及上年基数变化情况,预计3月CPI同比还会继续处于2%以下的温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