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涨幅20%位居各板块第二,航空机场2023年演绎基本面修复?

新冠降级为“乙类乙管”,我国疫情隔离时代宣告结束。伴随着民航总局近期发布的航班调控政策,经历三年压抑的航空业终于迎来曙光。

近日,民航总局发布《关于恢复国际客运航班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对国际客运航班实施“五个一”和“一国一策”等调控措施,中外航空公司按照双边运输协定安排运营定期客运航班。


(相关资料图)

眼下正值2023年春节脚步临近,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使得春运将成为航空业走向确定性复苏的第一步。在即将登场的春运中,航空业的表现也将成为判断后续恢复趋势与程度的重要依据。

在A股市场,资金早已就政策放开预期进行了充分博弈。10月国庆后,航空机场板块凭借活跃的表现,跃居主题行业年涨幅前列。截至1229日收盘,机场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1.02%,排名第二,仅次于煤炭指数。

伴随疫情防控措施再度优化,出行复苏将迎曙光,2023年的航空机场乃至旅游板块,能否一扫过去3年的颓势?

出行复苏预期令航空板块表现惊艳

通知内容显示,将不再定义入境高风险航班,取消入境航班75%客座率限制。逐步恢复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国际客运包机申请,2023年夏秋航季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流程及要求。

政策优化后,民航航班量马上出现显著回升。飞常准民航看板数据显示,“新十条”措施12月7日宣布后,国内客运航班量从7日的4254架次,增加至11日的7127架次,出现了一波快速恢复的走势。之后航班量仍在持续恢复,到15日全国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7594架次。

当前,距离2023年春节已不足一个月。经历了两年“就地过年”后,优化后的防空政策或推动2023年成为近三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春运,这也让本次春运成为出行复苏趋势最好的观察样本。

要看到的是,目前全国多地正处于政策放开后的首波感染高峰,对出行复苏造成一定阻碍,预计感染增长曲线趋于平缓后,出行需求将快速反弹,叠加春运前后返乡需求旺盛,多家机构分析指出,春运后半程有望开启出行链景气向上周期。

回顾过去两年,机场航空板块于2021年8月探明底部,深度下跌使得板块彻底释放了风险。近一年多,航空机场板块缓步上行。出行复苏预期下,资金率先布局使得航空机场板块已成为2022年A股行情的惊喜。

截至12月29日收盘,航空指数年涨幅为4.86%,机场(长江)指数的涨幅更为出色,达20.75%,大幅跑赢全部股指,并位居主题行业涨幅榜次席。

从子板块来看,机场股中的千亿白马上海机场(600009.SH)年内累计涨22.96%,国内吞吐量第一的白云机场(600004.SH)累计涨24.13%,海南机场(600515.SH)亦完成底部反弹,近120日累计大涨55.11%,年涨幅为10.6%。

航空股10月以来的反弹势头较为活跃。数据显示,10月1日至今,8只航空股全部录得正收益,华夏航空(002928.SZ)与春秋航空(601021.SH)领涨板块,涨幅均超20%。

2023年航空机场逐步转向基本面修复

受困于疫情下全行业低迷态势,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的净利润分别亏损21.02亿元、6.27亿元。航空股的亏损幅度更大,中国东航(600115.SH)、中国国航(601111.SH)均净亏损280亿元,海航控股(600221.SH)亏损也超200亿元。

通知正式发布也标志着,航空业将从演绎预期逐渐转向演绎基本面修复,基本面正从左侧向右侧演化。一方面,航空业复苏取决于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运力投放供给的恢复速度也决定了整个行业复苏进展。有机构研报指出,国内方面可以参考欧美国家的恢复进度,一般来说政策约束消除后的3-6个月,行业供给就能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有交运行业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考虑到飞机引入政策、流程、上游供应能力等因素,民航运力彻底恢复或需要1-2年。“明年二三季度,尤其是暑假期间,若国内出行需求迎来大爆发,航空业或出现供需错配,机票涨价会给航空公司带来一定利润弹性。甚至部分资不抵债的中小航司会面临被大航司整合,上市航司的集中度也有望提升。”该分析师说。

疫情前,由国际航班带动的免税业务是机场股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统计显示,疫情前免税业务为上海机场贡献约7成净利润、为白云机场贡献约5成净利润,由此,机场业绩修复核心取决于国际客流恢复与免税销售额恢复,伴随国际客流恢复后,机场免税销售规模恢复确定性较强,机场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与此同时,今年10月末,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正式营业,防控政策优化也将有望推动离岛免税进一步复苏。据海口海关数据,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金额自12月13日至19日连续7天超1亿元。防疫政策优化后,海南旅游客流显著回暖,预计明年免税景气度将持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