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防疫优化与新一轮疫情如何影响2023年经济预期

10月市场普遍预期2023年GDP同比在5.0%左右。然而,11月以来,两项因素正在对2023年经济预期产生相反的影响:一方面,11月以来,防疫政策的优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消费复苏的前景更加乐观;另一方面,近期疫情再度反弹,部分地区居民生活半径再度收窄。考虑到春节前后将有大范围的人员迁徙,预计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可能延续至2023年第一季度。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23年经济增长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资料图)

经济预期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我们分两个阶段讨论未来经济走势:一是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一季度,即防疫优化后第一轮疫情的主要影响期;二是2023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即居民逐步适应新生活状态的阶段。

高频数据显示,12月人流、物流受到的影响大于4月大上海保卫战时期的水平,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降幅或超过4%。不过,防疫政策优化后,疫情对居民外出工作的影响减小,工业生产表现有望好于4月。

从服务业来看,防疫政策优化初期,部分地区交通运输情况有所改善,但随着疫情的蔓延,人流、物流均再度回落。由于疫情的扩散范围较广,进入12月,无论是10城地铁客流量、百城交通拥堵指数,还是货运流量指数均已低于4月上海水平。

数据显示,城市客流对服务业生产指数有较强的解释力。据此推算,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降幅可能超过4%。

从工业生产来看,由于防疫政策优化,疫情对居民外出工作的影响减少,除橡胶、PTA外,多数工业品开工率的降幅低于4月的水平,因此,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降幅有望小于4月。沿海八省耗煤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一点。数据显示,12月沿海八省耗煤同比降幅小于4月的水平。

综上推算,2022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可能下降至1.4%左右,好于第二季度的水平。

不过,疫情的影响可能持续到2023年第一季度。我们统计了奥密克戎变种出现以来美国、越南、韩国和日本每一轮疫情的达峰时间,发现达峰耗时从41日至112日不等,中位数时长为68日。其中,美国2022年4月至9月的疫情之所以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这一轮疫情期间美国的流行毒株经历了变化,从BA.2变为BA.5。国内这一轮疫情约从2022年10月末开始,加之春节前后人员跨省迁徙较多,据此推算,2023年1月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可能依然较大。假设2月起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轻,2023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可能接近2022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海外经济体疫后消费复苏呈现两点规律:第一,防疫优化后,不同经济体消费恢复的程度不一,是否能够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可能与老年人口占比有关;第二,除美国外,其他经济体防疫优化后消费倾向的恢复相对温和,因此,消费的复苏还需要依托于收入的增长。

由于我国年轻人口占比较高,防疫优化后消费有望明显改善。进一步地,海外经验显示,在防疫优化后,疫情对消费的扰动将明显减轻,但并未完全消失。

以韩国与越南为例,韩国与越南均在2022年4月至5月大幅调整防疫政策,防疫严格指数显著下降。两国防疫政策的调整均发生在春季新冠疫情达峰后。受疫情影响,虽然韩国与越南严格指数大幅回落,但同期出行的恢复相对缓慢。

2022年8至9月,韩国与越南再度出现一波疫情。其中,由于检测减少,越南新增病例数量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在8、9月疫情期间,韩国与越南零售与娱乐场所的活动指数都有所下降,但降幅远小于3、4月的水平。受疫情影响,2022年第三季度韩国与越南GDP环比均低于疫情前三年的均值。

在上文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未来GDP走势进行估算。2023年第二季度,经济有望走出疫情的影响,GDP同比可能在低基数下出现显著的反弹。在偏乐观的情境下,如果2023年第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与2022年同期相当,则2023年全年GDP同比可能达到5.4%。不过,考虑到2021年经济复苏较为强劲,在基准情境下2023年第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可能低于2022年的水平,对应的全年GDP同比增速可能在5.0%左右。

这意味着,虽然防疫政策显著优化,但由于新一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延续至2023年第一季度,我们暂时无需大幅调整对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为了顺利实现5.0%左右的经济增长,还需要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必要的支持力度,使经济顺利回到复苏的轨道上。同时,密切关注疫情反弹影响居民出行的风险,通过消费券、旅游券、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等措施尽可能减轻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政策:宽松窗口

12月以来流动性明显趋于宽松。12月21日后,DR001一度下降至低于1%的水平,DR007中枢较11月也有了明显的回落。流动性宽松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一是疫情反弹,居民生活半径明显收窄,高频经济指标多数走弱,要求流动性保持在较为充裕的水平,以稳定市场信心。

二是受理财赎回等事件的影响,信用利差走高,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增加。截至12月15日,1年期和3年期中票、产业债和城投债的信用利差均处于3年以来99%分位数以上的水平。由于信用利差高企,企业债券净融资应声回落。自11月中旬以来,企业债券净融资已经连续6周为负。

三是疫情可能影响了到岗率,导致回购市场成交量减少。到12月23日,银行间隔夜回购成交量已经下降至4万亿以下。

展望未来,大上海保卫战时期的经验显示,病例数达峰后流动性可能出现温和的收敛。不过,除了疫情以外,楼市预期稳定与否也会影响流动性的松紧。例如2022年7月至8月间,受楼市风险事件的影响,流动性一度较为宽松。历史经验显示,DR007趋势性拉升通常发生在百城房价环比下跌城市数低于25个之后,而11月房价环比下跌城市数为57个,反映楼市预期有待稳定,需要流动性的继续呵护。因此,岁末年初流动性充裕的格局有望延续。

(郭于玮系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兴业研究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