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境外债务重组,旭辉将物业公司摆上货架

12月12日,旭辉控股集团(00884.HK,下称“旭辉”)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投标程序出售集团持有的全部旭辉永升服务股份,该股份约占标的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3.26%。


(相关资料图)

“由于不利的市场条件、房地产业融资愈趋困难以及中国房地产业面临的挑战,集团一直面临流动资金压力。”旭辉表示,为纾缓流动资金压力、为业务营运提供资金,集团一直积极探索处置境外资产的机会,以创造流动性、实现去杠杆化。

旭辉永升服务挂牌上市于2018年,曾趁着物管股东风快速扩张。今年中期,旭辉永升服务累计在管建筑面积首次突破2亿平方米;实现收入约31.62亿元,同比增长53.6%;溢利4.37亿元,同比增长35.8%,期末公司银行结余、存款及现金为38.54亿元。

如今,控股股东为“回血”自救,将这头“现金奶牛”摆上了货架。据悉,截至本公告日,旭辉已正式邀请潜在投标人竞投相关股份,并已就投标程序展开初步讨论,不过尚未与任何潜在投标人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对当下的旭辉来说,首要任务是尽一切可能提升流动性、并寻求境外债务的解决方案。

今年11月,旭辉发布公告称,已暂停支付旭辉控股集团境外融资安排项下所有应付的本金和利息。“集团的现金流恶化超出预期,同时部分融资也因评级下调触发了提前兑付条款,境外兑付压力短期内剧增。”该公司表示。

今年来,旭辉累计向境外债权人支付利息和本金约15亿美元,而同期仅筹集约5亿美元新增境外融资。在境外发债市场仍处“冰点”的情况下,靠自有资金偿债愈发艰难。截至11月1日,旭辉控股境外债务到期未付的本金和利息总额约4.14亿美元。

为了“以时间换空间”,让公司能持续经营下去,最大程度保障包括客户、员工、债权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旭辉选择对境外债务寻求全面解决方案,将公司的境外债务进行全盘统筹,对债务结构和久期进行重新安排。

据悉,目前旭辉已成立协调委员会,促进与境外贷款银行就相开境外银行融资进行讨论,并与其选用的法律及财务顾问接洽;同时,与债券持有人及其选用的财务及法律顾问协调,组成债券持有人小组,协商适当的费用补偿安排。

旭辉还聘请了一名独立财务顾问,以对其运营进行全面业务审核,评估集团当前的流动资金及现金流状况。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旭辉拟尽快且不晚于2023年第一季度,向债权人及其他持份者(如适用)提交全面解决方案。

在境内债市场,11月2日旭辉表示,公司境内债券均按期完成兑付兑息。自公告披露日至2022年末,公司境内债券已无涉及回售、到期或付息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旭辉集团未到期的存续债券,均未设置关于控股股东债务违约、导致公司债券加速清偿的条款或交叉违约条款,也未就旭辉控股的任何境外银行贷款、优先票据和可换股债券提供担保。

四季度以来,房企融资的利好信号不断出现,“三支箭”落地极大提振了行业信心。有出险房企人士表示,当下民营房企仍在积极自救,不过行业现金流的修复还有待时日,需要各方多一些耐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恢复民营房企的造血功能。

回看旭辉,在业务经营方面,今年前11月该公司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为1175.9亿元,同比下降约50%;合同销售面积约791.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78%;合同销售均价约为1.57万元/平方米,通过物业销售实现的现金回流较上年下降。

不过在融资方面,旭辉频频传出积极信息。此前,旭辉已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达15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意向,相关注册工作仍在推进中,具体金额等信息以协会审批为准。龙湖、新城等房企,也均趁着“第二支箭”积极融资。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还与旭辉等10家房企于12月1日举行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提供意向性融资总额合计2600亿元,将重点围绕房地产开发贷款、按揭贷款、并购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预售监管资金保函、内保外贷等领域展开合作。

12月5日,旭辉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分行举行签约仪式,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将为旭辉提供不超过1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在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并购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保函、供应链融资及结算服务等业务领域展开合作。

光大证券表示,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全国各地银行与房企新增授信签约额已超2.9万亿元。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三箭连珠”供给端融资支持框架基本形成,预期随着国内疫情管控优化,经济活动复苏,居民收入预期修复,房地产行业供需回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