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导视系统征集活动圆满结束

8月2日,为期十个月的“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导视系统征集活动”结束,十件突显曹雪芹身份、红楼梦气质、北京特色的设计方案在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红学文化论坛暨冯其庸学术研讨会上揭晓。

曹雪芹沿京杭大运河抵达北京,在北京度过了大部分人生时光,并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今日的北京仍有曹雪芹生前相关遗迹。2021年10月,“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导视系统征集活动”启动,目标就是关注这些北京城市里的散点式文物遗迹,最终让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

征集活动推出后,受到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前后收到165件投稿方案,历经层层筛选、专业评审,10件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该导视系统设计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晓东介绍,征集活动是识别、保护曹雪芹生前在京遗迹的重要工作,将有力促进优质设计资源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优势整合和有序流动。

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设计需要准确、生动地体现曹雪芹先生的身份特征,与打造世界级文化名人品牌、传递北京城市文化、展现中国文化深度的理念相契合。本次征集的设计方案各具特色,很多作品对曹雪芹的文学意蕴、生活审美,以及对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社会百态的记录进行了视觉解读。

“作品大多采用了图形、文字以及图文组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有的作品围绕曹雪芹的姓氏进行创作,有的作品围绕‘梦’字创作,有的则是采用了北京典型的地标建筑。”张晓东告诉记者,例如“石头记”作品取自通灵宝玉“大如雀卵”“莹润如酥”的描写,浓丽的殷红色石头串联顽石、宝玉、神瑛侍者、怡红公子的主角身世,呼应了曹雪芹的写作之地“悼红轩”,也呼应了《红楼梦》的原名《石头记》。

目前,大部分曹雪芹生前遗迹尚处于零散、被埋没的状态,亟待识别、保护及展示。此次征集活动将推动构建统一的曹雪芹与红楼梦在京遗迹标识识别体系,将散点式遗迹串联成线。接下来,各界专家将进一步对十佳优秀作品的元素、理念进行凝练整合提升,并于期发布最终设计方案。

通州区委副书记陈江华表示,张家湾镇一直将“保护历史风貌、彰显时代风采”视为己任,注重发掘、传承深厚的红学文化和古镇底蕴,坚持“河为线、镇为珠、线串珠、珠带面”方针,努力打造漕运古镇和设计小镇古今同辉的人文盛景,促进大运河文化璀璨繁荣。

( 记者 孙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