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清晰,央行发文提出精准、靠前发力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如何发力?央行近日印发一则意见,明确了2022年乡村振兴的清晰路径。

3月30日,央行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共涉及23条内容,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服务;二是加大现代农业基础支撑金融资源投入;三是强化对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四是稳步提高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五是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是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七是持续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八是加强考核评估和组织宣传。

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

当前,“三农”、小微企业仍是经济发展中的薄弱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曾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与2021年内容相比,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在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方面,《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执行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引导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银行释放更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领域。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2020年以来,央行通过定向“降息”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降低小微企业、“三农”综合融资成本,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例如,支农、支小再贷款自2021年12月7日起下调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引导中小银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4.57万亿元,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2.7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贷款1.2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8个百分点,其中,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6.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7%。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政策性的一面。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二是,加大对相关机构的流动性定向支持,降低服务成本,金融机构也应加快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以民营和小微企业、“三农”经济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拓宽金融广度和深度;三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积极利用其本身的资金优势,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展开深度合作。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

在业内看来,“三农”、县域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和重点领域,也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和实施主体,全面乡村振兴目标能否实现,与普惠金融能否真正落地紧密相关。

董希淼认为,由于各地特色产业、资源分配都不相同,因此各金融机构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金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和经验主义,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精准服务。比如,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小额信贷产品设计,丰富小额信贷产品种类,继续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新阶段的积极意义。

在强化对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意见》强调,一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做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拓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融资渠道。

比如,丰富“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积极满足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国土绿化等领域融资需求。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收益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和林业碳汇收益权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和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

此外,在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方面,《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重点领域,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等,探索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供水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

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

当然,乡村振兴还需金融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宣传信贷产品,切实满足企业及农户在春耕备耕、粮食流动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意见》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主动对接融资需求,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金融支持。

不少金融机构靠前发力,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等方面的信贷供给。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副党委书记张青松此前表示,该行聚焦种粮大户、农机农资生产供应、粮食加工流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足额保障各地春耕备耕的信贷需求,计划2022年发放春耕备耕相关贷款1500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1000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国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不仅在乡村振兴上发挥作用受限,还面临着大行挤压、资金外流等难题。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在两会期间指出,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着供给相对不足、资源外流严重、整体合力不强等问题。需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增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意见》指出,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进一步压实地方党政风险处置责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化险工作,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县域法人地位长期总体稳定。继续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坚持农村信用社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的定位,严格约束异地经营行为。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要明确职能定位,落实“淡出行政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做优做强行业服务功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