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李培林: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乡村振兴最大的难点是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11月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乡村振兴·武汉会议”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培林表示。

他认为,尽管中国宣布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但乡村仍存在数量庞大的低收入人口、生活脆弱人口、相对贫困人口。当前存在的城乡差距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软肋和短板。

他建议,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成长的发展中大国,在一定时期内,比如7年,把相对贫困率降到10%以下,就可以说实现了初步的共同富裕。

李培林认为,目前完全靠乡村自身实现振兴很难,要解决农村问题,要害是“跳出乡村看乡村”。比如,逐步实现城乡体制的一体化。在规划、管理、户籍、住房、供水、供电、供气、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各种公共服务方面,都要逐步实现城乡均等化和一体化,“这是个大方向,虽然很不容易,但要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走”。

再比如,建立先富带后富的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振兴。学习在消除绝对贫困上的成功经验,发挥城市各部门、各企业、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点对点地实行精准帮扶。“这不是搞‘一平二调’,也不是不计成本,而是先富帮助后富、找到富裕的路子。”李培林说。

还有,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发展,防止乡村的凋敝和衰败。村落的消失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要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养老,休闲,以及各种副业和服务业,让农村重新活跃起来,为城市人向乡村居住生活的逆城镇化作出制度安排。

最后,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大力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质量,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让他们获得人生道路和选择的公平机会,让从事农业不是一种命运,而是一种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