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P2P回款骗局广撒网

P2P回款骗局,依旧对P2P投资受害者虎视眈眈。2月12日,李力(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最新遭遇,在收到所谓官方的退款信息后,一步步放下戒备走入对方设置的陷阱,最后又在要打款的关键时刻识破骗局,避免了自身的资金损失。

打着P2P回款的旗号,诈骗分子广泛撒网吸引用户关注;制造虚假信息,以监管部门做背书;再引入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便于资金转移洗白……分工明确的诈骗手法就像是一张绵密的网,对回款心切的用户实施收割。


(相关资料图)

多方冒充“穿马甲”

多年前曾经使用过的P2P平台,密集发出了兑付短信。注意了,背后可能是想要行骗的“有心人”。

频繁收到提示“懒财网”兑付的短信后,李力按照短信提示的内容进入到一个名为“线上督办工作组01”的群聊中,群内用户正在就回款步骤、金额等进行热烈讨论。有人提出质疑“这是不是又是一个坑”,有人同时表示自己已经提交信息,正在焦急地等待回款。

人数众多的交流群里,还有用户“现身说法”晒出到账信息,以感激的姿态称“终于摆脱了难友的称号”。其中有图片页面显示,付款人为浙江天使湾创投有限公司,在附言部分还提到了“协议兑付”字样。

为了增强可信度,群内有用户主动提到还有一位来自银保监会的工作人员,要求其提供信息证实身份的真实性。随后,另一名用户则发布一张疑似来自银保监会官网的搜索信息截图,页面显示该工作人员为“P2P监管专员”。李力收到的短信中也设有“温馨提示”,表示本次线上清退由银保监会发起并全程由银保监会专员监督,谨防诈骗。

随后,该“P2P监管专员”也在群内发布了自己的工作牌和个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并称自己将联合Poloniex交易所发起退款事宜,并全程进行监管。

一环扣一环,让原本十分明确自己账号早已停用、投入的资金已经完成兑付的李力,也渐渐变得迷糊了起来。北京商报记者则根据李力提供的信息进行了进一步调查,Poloniex交易所是一家老牌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虚拟货币被全面叫停的当下,监管方并不可能授权交易所进行兑付。而这类通过虚拟货币交易所转移资产的情况,在过往的同类型骗局中也十分常见。

到账截图中显示的浙江天使湾创投有限公司更是虚构的。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工商信息查询发现,浙江天使湾创投有限公司并不存在,只有一家名为浙江天使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机构(以下简称“浙江天使湾”)。后者成立于2010年9月,为浙江省兴合集团成员,主营业务包括实业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服务、经营进出口业务等。

针对这一情况,2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也向浙江天使湾进行了求证。浙江天使湾方面指出,该公司并非截图中提到的机构,与其也没有任何关联。“该截图上的信息与我公司信息并不符合,建议受骗群众第一时间报警。”天使湾方面进一步强调。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为了让受害者增加可信度,提高诈骗成功几率,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套路也越来越多。一步步设置陷阱和专用话术,让用户逐渐放松警惕。

虚假兑付更隐蔽

但骗局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李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短信引导用户进入人数众多的讨论组后,群内还有人一直催促大家,称兑付额度有限,赶紧去另一个交流群找对接人。根据群内的信息,李力加入“对接组11”,群内人员自称为对接工作组成员,要求李力提供自己的信息便于对方核对。

李力在群内发布自己真实姓名、身份证信息后,对方称经查询,李力仍有8万余元本金尚未兑付,在加上近几年的利息,合计应付金额超过9万元。这样一笔大额的款项,短时间内让李力有些慌神,开始回忆自己是否真有投资款尚未兑付。

在沟通过程中,群内的“工作组成员”多次向李力表示要相信自己,并强调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但据“工作组成员”介绍,想要拿回兑付资金,李力需要先行通过第三方平台缴纳20%的税费,合计约为18000元。按照“工作组成员”所述,该笔款项随后会随着兑付资金一并汇入李力在第三方平台绑定的银行卡。

在对方提出要先行付款、通过第三方平台转款后,李力提高了警惕,通过各类渠道将对方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核查,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在李力向“工作组成员”提出质疑后,李力很快就被踢出了相关群聊。

综合群内讨论的内容来看,用户需要通过“工作组成员”提供的链接自行下载、注册PoloniexApp。

2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也尝试根据李力提供的联系信息申请加入群聊,更为全面地破解这一骗局形式,但对应的群聊已经无法查找。而另一名曾经亲历同类型骗局的用户向北京商报记者还原了骗局的最后一步——在下载了对应的App后,骗子会引导用户在该交易所购买对应资金的虚拟货币,再将其转入到指定账户。

“骗子还会持续行骗。在你按要求完成转款后,还会以操作失误、解冻账户等名义要求继续打款。”前述用户补充道。

在北京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看来,这类骗局本质上还是电信诈骗,且更具备隐蔽性。在获得信息后,诈骗分子通常是广泛撒网,即便不是P2P受害人,对方也会假造大额的兑付信息实施诈骗。遇上了真有大额资金未兑付的用户,遇到“兑付额度有限”等话术,也更容易因为着急失去判断力。

王鹏指出,近年来,电信诈骗在多方围追堵截下有所收敛,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而诈骗团伙的骗术也在不断地迭代和升级。例如,引入虚拟货币交易所后,一方面部分用户并不了解虚拟货币转移的相关情况,另一方面资金也更难追回。

提高警惕防受骗

从前期密集的短信“轰炸”,到进入群聊后能够以假乱真的聊天内容,再到提供虚假监管信息,回忆起这场骗局,李力显得有些心有余悸。

“现在想想,群里那些人可能都是‘托’,简直是让人真假难辨。这类骗局让本就因投资P2P导致资金受损的人,再次雪上加霜,也进一步暴露出个人信息被转卖的问题。”李力如是说道。

事实上,这类围绕P2P回款的骗局自2021年以来便时有发生,不仅银保监会数次发布风险提示,多地警方也以此作为典型案例,对骗局模式进行详细说明,强调任何要求支付资金、提供支付验证码、声称能协助出借人从P2P网贷平台上快速或高额回款的行为都是骗局,提示用户警惕风险。

“在这类诈骗模式中,骗子分工细致,还有多人进行角色扮演。冒充监管部门、起一个与真实存在的机构类似的名字,都很容易让用户放松戒备。如果普通用户没有特别强的防范意识,对监管部门的工作流程不了解,便很有可能上当受骗。”王鹏解释称。

王蓬博指出,普通用户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切勿轻信诈骗的相关承诺,要多向主管部门咨询,更不要随意泄露自身个人隐私,不随意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谨防上当受骗。同时,P2P运营主体在实施兑付时,也应该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小组,保持咨询通道畅通,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受害者遭到二次诈骗。

而据李力介绍,自己正是在对方提出先行缴款时,识破了这一骗局。针对对方提出的“P2P监管专员”等信息,李力自行在银保监会官网进行了核实,并未找到对应的资料。而在2022年6月,银保监会官网还发布了关于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的风险提示,指出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

王鹏则进一步强调,用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对涉及到金钱和个人信息的骗局保持警惕;其次要提升金融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在遇到资金交易问题时,通过正规、专业的渠道来了解信息,例如P2P平台退款都是在法院判决生效后由法院执行,不会委托第三方平台退款,更不会收费;最后则是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个人资料和隐私信息的泄露,为骗子创造可乘之机。

北京商报记者廖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