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闻!把握政策调整机会,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本报特约评论员

对地方政府来说,针对消费比较疲弱的现状,既然疫情防控政策已经优化调整,就不应消极等待消费市场自我调整与恢复,而应当积极主动出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全力推动消费市场恢复。当前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潜力可挖,消费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关键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真正把消费市场潜力挖掘出来,把广大居民的消费活力激发起来,并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信心和动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68%。其中餐饮收入零售额当月同比录得-8.1%,较前值大幅下行6.4个百分点。专家认为,目前市场需求仍然比较低迷,消费潜力和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有效激活消费市场潜力,提振居民消费热情,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必须破解的难题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小幅下滑,除疫情影响下餐饮业拖了后腿外,与10月份价格指数出现较大回落也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10月份,CPI当月同比录得2.1%,较前值大幅下行0.7个百分点,这对10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形成“利空”,从而影响当月的同比增长幅度。如果价格指数保持在9月份的水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数据就会有所变化,可能就不一定下降,或者降幅会有所缩小。

当然,这不应当是消费增速放缓、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的“理由”。价格指数是容易波动的,如果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出现下滑,就把责任推到价格指数下降上,那可能对宏观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当前出现的消费增速放缓问题,主要还是市场需求不足、居民消费热情不高和疫情对消费影响较大所致的。因此,如何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和消费市场活力,是当前亟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应该说,目前的政策导向对恢复和提振消费是有利的。疫情调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对餐饮业、旅游业、文化业、娱乐业等都有突出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餐饮业,政策优化调整后,一些影响餐饮业的限制措施逐步减弱或取消,从而有利于扩大居民餐饮消费。关键就看,各级各地能否不折不扣把政策落实到位,能否不再变相出台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政策。

比如,新的疫情防控政策规定,对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才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此举不仅可以减少大范围的静默、封闭管理等,也能有效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

对地方政府来说,针对消费比较疲弱的现状,既然疫情防控政策已经优化调整,就不应消极等待消费市场自我调整与恢复,而应当积极主动出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全力推动消费市场恢复。比如,可以为低收入人群发放一定消费补贴,或在更大范围发放适量消费券,等等。借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机发力,地方出台的政策措施的作用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除餐饮业等传统消费市场外,新型消费市场也有更多的发力空间。特别是网上零售,虽然增幅已经较大,比一些传统消费要好许多,但远未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仍然有相当大的提升可能。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消费环境治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措施,更好地激发广大居民的消费欲望和消费热情。网上消费方便而快捷,且退货等比线下还要便捷,如果在治理假冒伪劣、欺诈消费、销售行为不规范等方面多下功夫,有效改善网络消费环境,将对扩大网络消费发挥积极的效应。

另一个有较大潜力的领域是住房消费。10月份数据显示,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均为负增长,这对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形成了拖累。从目前的情况看,各类支持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政策已经十分齐全,尤其是金融政策,已经放宽到调控前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出台政策推动开发商“薄利多销”,住房消费应当能有较大的恢复与提升,并对消费领域整体恢复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总之,当前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潜力可挖,消费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关键是把握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机会,通过多方面、多层次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真正把消费市场潜力挖掘出来,把广大居民的消费活力激发起来,并进一步增强社会消费信心和动力。

关键词: 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