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固收+”变“固收-”,市场震荡期保本成目标
“昨天还在找4%以上收益的产品,今天的目标就改保本了,这年头管好手里的钱真是越来越难了。”一位来自山东的投资者向记者吐槽。近日,不少投资者发现,除了基金亏钱,手里的R2/R3级理财也不香了,市场震荡下,“保本”成为短期内理财的“最高目标”。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0日,全市场(剔除近6个月无净值数据产品)29035只理财产品中,最近一个月和最近一周分别有4203只和5333只为负回报,其中回撤幅度最大超过30%,光大理财发行的明星产品阳光红ESG行业精选今年以来已经回撤超过14%。不过,目前“破净”产品占比只有3.7%。但相比公募基金,公众对银行理财传统的“保本”印象尚未完全打破,对“理财亏钱”的容忍度明显更低。
看着手机里“由红变绿由绿变更绿”的理财收益,不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趋于更加稳健的产品。除了理财经理力荐的“保本型”万能险产品,银行额度收紧的大额存单也更加紧张,近期刚刚发行的年内首批储蓄国债再次“秒光”。不过记者在走访咨询中发现,随着市场大幅走低,理财经理开始提示大家“抄底”基金,养老理财试点扩围后长期限产品的选择也越来越广泛。
“固收+”变“固收-”
Wind数据统计发现,当前近3000只银行理财(银行/理财公司发行)产品中有1079只破净。相比银行此前存量产品,理财子公司所发产品从设立之初就按照资管新规要求“真净值”运作,对市场波动的反应更为准确,破净率也明显更高。
目前在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登记的所有存续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仍占绝对比例接近85%,混合类占比7.3%,权益类占比不足1%。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随着保本型理财逐渐清零,在公募基金盛行的“固收+”概念也在银行理财市场大“火”,目前多数固收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都被冠以“固收+”的概念。
所谓“固收+”,即产品持仓在货币市场工具、标准化债权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做“+”的部分,以传统固定收益打底的同时,辅以可转债、股票、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等权益资产,目的在于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厚收益。从各理财子公司目前发行产品来看,多数产品固收配置比例在70%以上,权益类配置不超过30%。与公募基金类似,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其中R1(低风险)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几乎与普通存款风险相当,R2(中低风险)的定义是“本金亏损概率较低,但投资收益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产品”,R3属于“不提供本金保护,但本金亏损的概率较低”。因为投资者过去少有看到负收益,很多人将R2甚至R3级产品等同于存款产品。
但今年以来,大量理财产品也开始“亏钱”,投资者不满情绪升温。以招银理财为例,招商银行“收益进阶”分类中代销的18只存续产品近3个月/6个月年化收益类全部为负,其中一只R3级ESG主题FOF类产品最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21.51%,而其明星理财卓远系列产品收益近期持续下行,其中月开3号2月19日以来年化收益率已经降至-16.46%。此外,不少R2级的“固收+”产品也出现明显回撤,比如交银理财的稳享灵动添利3月3日以来净值持续回撤。
综合机构分析及日前招银理财致投资者信可以看出,理财净值大幅回撤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影响固收端的债市,1月社融和信贷数据、2月PMI数据均超预期,加上地产政策松动,债市进入持续回调,而“固收+”基金的赎回导致利率债抛售进一步加剧了回调压力,近期乌克兰局势也产生间接冲击,招银理财称目前3年期评级为AAA的公募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都不到2.9%;二是权益市场,今年以来A股已经在风格切换和板块轮动中震荡下行较长时间,原来的高景气行业进入回调期,“固收+”增厚部分收益下降;三是非标收紧,在监管高压下,非标类资产的收益和供应量大幅下降,平均收益从过去的5.5%-6.0%下降到了3.8%-4.2%。
银行掀起“零费率”潮
面对投资者的投诉,多家理财公司向投资者科普、致歉。除了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也在致投资者信中表示,权益市场跌宕起伏,市场风格切换迅速,对于旗下FOF产品净值下跌,公司深感抱歉,但对后续的市场仍然充满信心。
事实上,除了资产配置方面的原因,投资者难以接受理财亏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净值化转型的不适应。在进入“真净值”时代之前,因为理财产品不披露净值,少有投资者会关注所持产品每天的净值变化,只关注产品到期时收到的本金和收益情况。另一方面,理财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市值法”取代“摊余成本法”计价,投资者看到的收益曲线也因此由一条上升的直线变成“曲线”。
图片来源:招银理财
考虑到投资者短期内容忍度降低,理财公司一边科普安抚,另一边也在想办法切实减少投资者损失,提升投资者信心。比如,近期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就其代销的部分理财产品下调相关费率或者调整收费模式,其中部分产品的销售手续费率、管理费率下调至0。
对于各银行掀起的理财代销价格战,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为了揽客,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通过减少净值波动安抚投资者,减少赎回留住客户。从理财产品的费用构成来看,以招银理财某产品为例,主要包括:认/申购费、赎回费,目前多数产品采用“零认购费”吸引投资者,赎回费则根据持有时长收取,一般仅持有不满1年时按照1%收取;固定管理费,由管理人收取,0.4%/年;销售服务费,销售服务机构收取,0.4%/年;托管费,托管人收取,0.1%/年,以及部分其他费用。
除了固定管理费,部分理财产品还包括浮动管理费,即理财产品超过业绩标准的超额收益按照约定的比例抽取作为理财公司的奖励。有分析人士认为,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均在每日净值中扣除,相关费率下调相当于理财子公司与代销机构共同让利,减少净值波动。而招银理财招睿零售青葵系列一年定开2号在2月18日发布公告将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率从3月1日起永久性从0.3%下调为0.15%,与此同时增加浮动管理费,有分析认为,这进一步优化了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新年首批国债再遭“秒杀”
“没有额度了,要买的话得早点来排队。”3月10日上午,年内第一批储蓄国债再次“秒光”。有北京地区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国债因为安全性高、收益较普通存款更优容易受到追捧,一般情况下都是供不应求,半日售罄过往也是常态。但随着国内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下滑,原本较受欢迎的结构性存款因为监管原因规模缩水,而为了控制负债成本,不少银行也主动压缩了大额存单额度,加上近期基金、理财产品等收益大幅波动,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这次国债额度显得更为紧张。
此前财政部公告,3月10日至19日将发行今年首批储蓄国债(凭证式),其中3年期票面年利率为3.35%,发行额度为300亿元;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3.52%,发行额度为150亿元,相比去年发行的最后一批储蓄国债(凭证式)(3年期3.4%,5年期3.57%)略有下降,但仍高出大部分大额存单收益。但截至10日上午10点左右,多家银行理财经理均表示3年期已经售罄,部分银行5年期还有少许额度。
记者日前注意到,此前最抢手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经普遍低于3.55%上限,多数利率设定在3.3%~3.45%,但仍然额度紧张。此外,有大行理财经理透露,去年业内力推的“保本型”保险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从4.95%降至4.2%、4.3%左右。他建议,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的确会购买国债作为替代。而对于理财产品,他认为投资者对净值化认知的转变是关键,如果关注短期收益可以购买一些以“7日年化利率”计算的短期产品,此类产品安全性较高,且“7日年化”相比预期收益率和历史收益基准等概念更为准确。
关于未来的投资建议,多位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当前市场大幅回调,是补仓基金的好机会。此外,日前养老理财试点从“四家四地”扩围至“十家十地”,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期将有多只新产品可供选择。其中,光大理财已经面向扩围后的10个城市发行新一期产品,招商银行理财经理也透露,招银理财新一期产品也将在3月16日发售,面向北京等10个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