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春:实现碳中和,需要负责任消费︱明言ESG
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全球1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领导人共同承诺,将进一步努力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中和。很多人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依靠制度变革及技术进步,老百姓个人很难作出太大贡献。这个想法值得商榷。要实现碳中和,需要所有相关方共同努力。其中,负责任消费就是我们普通百姓力所能及的贡献。
消费可促进短期经济增长,但过度消费与浪费无异,给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
一方面,商品在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最终商品还会变成垃圾,而处理垃圾所产生的碳排放会加重温室效应,不可降解的废弃物(如塑料垃圾)还会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世界自然基金会2019年资助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平均每人每周摄入约5克塑料微粒,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大小。
另一方面,过度消费会增加市场需求,抬升商品价格,令一部分有合理消费需求的低收入人群不得不减少消费、甚至难以负担。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平均分配产品,全球人口都可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事实是,一些人过度消费,另一些人却得不到基本生存所需,形成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在全球还存在数亿贫困与饥饿人口的今天,人类的浪费却令人瞠目。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被浪费、破坏或损失,其中家庭浪费约占11%。据国家统计局估算,中国每年在消费环节浪费的食物量可供3.5亿人生存一年。近年来,网购平台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也产生了巨量的包装废弃物。2020年,中国由快递产生的固态垃圾相当于1.5亿个成年人的体重,而我国快递包装垃圾回收率却低于20%。
当前,气候危机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快速应对。虽然很多经济学家提倡鼓励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但笔者认为,消费是个人的自由意志,既不可限制,也不必鼓励,更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福祉,但如果过度的生产和消费带来全球气候灾难、威胁到人类生存,最终将事与愿违。因此,我们提倡理性消费、负责任消费,呼吁大家减少浪费。
2015年,联合国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2项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包括“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对鼓励浪费性消费的低效化石燃料补贴进行合理化调整”。可见,负责任消费是一个全球趋势,需要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共同参与,在政策制定、生产技术、商业模式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
负责任消费并不是要求人们节俭或禁欲,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绿色消费选项,尽量减少自身消费行为对气候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出行时尽可能骑车、步行或乘用公共交通;节约用纸、用水、用电,重复使用一些日常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快消品;购买符合节能标准的产品(如节能灯、具有绿色节能标签的电器等);购买二手服装或“以旧改新”;减少过度包装;尽可能集中采购,降低小批量邮购/网购的频率;购物时选择可持续时尚品(使用可持续的方式及材料来制造、运输、销售商品的时尚品牌),支持低碳绿色企业更好地发展。
(孙明春系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夏韵系海通国际ESG专业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