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提振内需重点应放在充分就业与收入均衡增长

稳增长背景下,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居民消费增长乏力,成为当下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推动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至于如何扩大内需,此次国家发改委重点提到,要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互促共进机制,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相较于历次提振内需的举措,这次提及的充分就业与共同富裕,较为新颖。

消费的重要性从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虽大但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从整年数据来看,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相对2019年,两年平均增速为3.9%,滞后于经济增速。而且,目前居民消费增速在持续下行,值得重视:2021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69亿元,同比仅增长1.7%。

可见,一旦居民消费增速持续不如预期甚至超预期下行,那对稳增长构成的压力是巨大的。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就将内需的问题放在首位。

其实,过去近两年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轮轮刺激消费政策,从效果看,短期可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长期看提振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疫情影响下,导致内需不振的根本原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居民的充分就业和收入均衡增长。

众所周知,充分就业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基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支撑作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在5%以上。居民收入方面,虽然整体呈现上涨态势,但疫情影响下分化较为明显:部分行业受益于疫情和货币政策宽松收入大涨,以防疫产业链和金融行业为代表;另有部分行业则因疫情受损,且这些行业以中低收入者集中的文旅、餐饮等服务业为主。而且,中低收入群体在疫情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的氛围更加强烈。

疫情加剧了收入分化,从公布的居民消费数据可见一斑:疫情后社零增速滞后,社会总需求不振,但富裕阶层的消费不降反增,2020年以来国内豪华车、奢侈品及豪宅的销量均逆势大幅增加,部分大城市奢侈品商店常常排起长队。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发改委用共同富裕、创新就业、收入分配三个关键词来应对。目前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举措是通过优化税制和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力度,完善分配制度、优化分配格局,达到“提低、扩中、调高”目的,即调节高收入者,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与税费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合理优化员工收入结构等。旨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中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和居民就业的稳步向好。

应该说,贫富差距、收入分化是市场经济自身运行难以避免的结果,疫情本身及之后出台的系列释放流动性政策加剧了这一现象,成为抑制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目前亟待通过促进充分就业与共同富裕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