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今年收官,杜绝“纸面”改革和“数字”改革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

17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总结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成效,部署2022年重点改革工作。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把锁定并高质量完成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务求改革实效、实现改革成果全面稳固化制度化作为今年改革工作的着力点,确保上半年在重点难点任务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并完成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在党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扫尾工作,实现全面胜利收官。

“今年大家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是更加强调追求改革实效。”翁杰明强调,各地、各中央企业要将改革是否促进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层面的转变,是否真正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实效,作为今年工作的着力点,坚决杜绝“纸面”改革和“数字”改革。

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一系列重要阶段性成果,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一大亮点。

翁杰明表示,前置事项清单全面制定并落地见效,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和地方一级企业、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和地方重要子企业制定了清单,进一步厘清党组织与董事会之间的权责边界。

各级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层面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99.3%、94.2%。

翁杰明表示,要通过清单这一小切口,真正厘清各治理主体的边界,实现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要推动外部董事队伍素质显著提升。更加注重选优配强外部董事,尤其是外部董事召集人,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国资委之间外部董事人才共享。

2021年,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约工作大部分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大范围破冰破局。经理层成员已签订契约的中央企业子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占比分别达到97.3%和94.7%,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企业改革发展内生动力积蕴迸发。

三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各地、各企业普遍在“下、出、减”上拿出了更有力的改革举措。2021年,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比分别达到42.9%、37.7%,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分别达到4.5%、3.0%。一大批传统老国企焕发了新青春。

中长期激励政策覆盖范围和激励人数均创新高,据初步统计,中央企业已开展过中长期激励子企业占具备条件子企业的85.9%,惠及27.6万人。不少企业和地方还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了骨干员工跟投等措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翁杰明表示,今年要用好用足三年行动方案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多干多得,向突出贡献者和一线苦脏险累骨干员工倾斜。

国资国企改革专家、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表示,2021年国企改革总体上力度较大,落实成效明显。今年的改革任务仍较为繁重,在公司治理方面,要将改革做深做实,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完善董事会治理。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保护改革积极性,优化相关政策落实,切实有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加快专业化整合

2021年,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系统深入、指向鲜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呈现新格局。完成一系列重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集团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煤炭、医疗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天翼云、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等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实施,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已处置完成2.5万家,处置率超过95%。中央企业“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完成率达86.9%,地方“两非”“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理退出完成率达87.9%。中央企业重点亏损子企业三年减亏83.8%,圆满完成专项治理任务,地方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完成率达90.1%。

翁杰明表示,中央企业要把加快专业化整合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通过推动各类企业间与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加快形成一批“小散弱”清零、板块清晰、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迈进。

日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明确,2022年将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强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天津国资研究院院长助理邢倩倩对第一财经表示,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本身对于国有企业推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提升,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具有重要意义。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也会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翁杰明要求,要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关键环节,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通过并购重组、搭建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等多种途径,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产业龙头,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带动力和上下游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