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成绩单透露两大信号,2022年监管加码如何破局?

信托公司进入业绩披露期,数据背后透露增长压力与分化趋势。

截至1月17日,已有超过50家信托公司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晒”出成绩单,整体来看2021年信托公司利润增多跌少,但在“两压一降”背景下利润增速承压。

展望2022年,有机构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行业仍将面临规模压降、监管趋严压力,行业分化还会持续加剧,发展标品业务,加强财富管理能力是主要破局方向。

业绩承压,行业分化加剧

透过已披露数据(未经审计)可以看到,去年在“两压一降”持续推进情况下,55家信托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仍实现5%左右增长,其中中融信托(58.14亿元)、五矿信托(51.93亿元)等全年营收超过50亿元,另有6家公司营收在35亿元以上。

从现有数据来看,公司间盈利分化正在加剧。55家信托公司中,在29家信托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情况下,有35家信托公司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占已有数据企业六成以上。虽然部分企业实现了提质增效,盈利增速超过营收,但净利润增速超过20%的有14家,下降幅度超过20%有12家,分化较2020年进一步加剧。

以中粮信托为例,其在营收大幅增长54.74%超过10亿元(12.24亿元)的同时,净利润大增96.01%达到5.9亿元。而作为营收超过50亿元的头部信托,五矿信托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15.19%。此外,昆仑信托2021年净利润下滑72.84%降至3.43亿元,百瑞信托、爱建信托同比降幅也超过20%。更为极端的情况是,长城新盛信托2021年净利虽增长79.88%,仍出现1976.56万元亏损。

爱建集团在公告中提到,爱建信托去年盈利变化主要受到行业监管政策持续压降融资类和通道类信托业务规模影响。百瑞研究也指出,2021年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中位数较2020年有所下降,净利润在较高和较低两头区间的分布都有所增加,ROE也有所下降,这些指标反映了信托公司在推动业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经营压力。

此前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信托业务收入仍是信托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该项业务收入632.29亿元,同比增长2.68%,占比为72.46%。同时,占比较小的利息收入增速最快,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为44.44亿元,同比增长12.89%。

从资产情况来看,信托公司在2021年净资产规模实现整体提升,净资产在100亿元以下的信托公司数量有所减少,尾部逐渐向中部靠拢。百瑞研究认为,这一现象与盈利分化不同,有助于提升抵御风险的实力,对行业的发展较为有利。

压降要求持续加码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2年正式进入大资管时代。从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信托业2021年三季度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整个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已经较2017年四季度末峰值下降22.11%,约为20.44万亿元。同期,融资类信托规模同比下降35.13%至3.86万亿元,房企投资余额跌破2万亿元,证券市场投资同比大增38.12%。

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资产规模持续压降,叠加监管部门对存续通道类业务和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融资类业务、非标资金池业务等压降要求,整个信托行业面临较大转型压力。就在今年年初,有消息称信托公司再次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其中不仅包括融资类业务持续压降要求,对于“明星产品”雪球类信托产品也做出严格限制。

从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信息来看,监管最新要求包括融资类业务规模继续压降20%。按照此前目标,2021年底该项业务规模应该在4万亿元左右,2022年底则需要压降至3.2万亿元。“融资类业务日后会逐步衰减,未来会慢慢消亡。”该人士分析称。

对于“监管要求信托公司暂停发行雪球类信托计划产品”的消息,该人士称其所在机构尚未收到窗口指导,该类产品是否退出市场还不确定,但考虑到雪球产品的风险匹配问题,行业重塑将是必然。

一位信托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2022年信托行业将继续面临整体规模持续压降、监管趋严态势。在此背景下,一些转型早、实力强的信托公司在逆境下或能持续发展,行业两极分化趋势可能加强,防范风险将持续作为各信托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该研究人士建议,信托公司一方面要加强人员储备,发力标品业务,加强财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响应监管号召回归信托本源,加速服务信托等新业务发展。第一财经记者此前注意到,2021年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发力TOF/FOF等标品业务,年内规模增长明显。

关键词: 信托 雪球 两压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