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保基金试点境外ESG投资,“双碳”时代养老金投资机会何在
让养老保险制度累积的13万亿元巨额资金实现保值增值,是我国多方筹措应对人口老龄化资金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双碳”目标的时代,我国养老金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领域将迎来诸多机会。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部门持续释放加大引导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参与ESG投资力度的信号。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1》(下称‘报告’)发布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再次表示,“双碳”将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将推动我国ESG突破发展,养老基金可以为这场革命提供充足的资金,并分享革命成果。
报告称,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应用ESG投资已进入了讨论和探索阶段,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结合国外ESG投资策略,开始选取海外成熟市场试点ESG投资策略,于2020年8月发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关于选聘境外投资管理人的公告》,设立了全球责任投资股票积极型产品,委托境外投资管理人开展ESG投资试点。同时还成立了ESG投资专项课题组,研究完善顶层设计,未来也将逐步要求国内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积极应用ESG投资理念。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第一财经表示,从中国实践来看,养老基金深入推行ESG投资仍然面临着相关法律法规、ESG生态体系以及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未来趋势看,养老金运用ESG投资理念,能够在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的同时,推动中国的“双碳”目标实现。
人口老龄化要求养老金保值增值
陈文辉认为,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福利成本上升,我国要未雨绸缪,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我国三类养老基金已达13万亿元,养老金投资应摒弃简单的分散投资理念,进入ESG领域,能够找到更多好的投资机会,增强保值增值,提高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都会遇到的“灰犀牛”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未富先老,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我国已由老龄化社会逐步迈向中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导致了我国养老保险抚养比逐年下降,2012年以来,我国职工抚养比下降,从3.09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降至2020年的2.57个,养老金支出压力增加20%以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首次给出预测,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029年当期将出现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耗尽。
郑秉文认为,ESG投资有助于保障中国养老金投资长期回报。未来15~30年养老金体系改革应以“基金积累”为主要特征的“资产型”养老金制度模式为导向,逐渐替代以“权益积累”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负债型”养老金制度。中国养老金未来缺口巨大,需要运用现有账面资金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弥补未来偿付能力的不足,维持中国养老金体系的稳定运行。
“双碳”目标下养老金ESG投资的机会
ESG投资,是在衡量投资标的财务表现的基础上,增加对环境、企业社会责任等非财务方面的保险和风险考虑,从而在投资决策中体现投资者的价值观,并提高其长期投资回报率,进而间接敦促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原局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唐霁松在发布会上称,通过市场投资实现养老财富的有效储备和积累,现有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投资产品是不够的,还是应该有更丰富的渠道和措施。ESG投资与养老基金的民生属性、长期属性高度契合,ESG投资有助于养老基金高质量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勇在报告中称,“ESG投资就是做公益”的说法是片面的,在养老金ESG投资的实践过程中,ESG的理念是增强而不是阻碍投资回报。
报告提出,在经济危机期间,可持续投资有助于降低收益波动,实现稳健回报。有国际研究显示,纳入ESG因素的企业具有更好的长期收益,更低的下行风险,在经济动荡时更具韧性,可为机构投资者带来更高收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股市波动剧烈,在全球股票基金中,70%的可持续股票基金的回报率位列前1/2,44%位列前1/4。
陈文辉认为,当前ESG投资已经成为全球主流投资机构的重要策略,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全球ESG基金近4500只,管理规模接近1.9万亿美元,但我国ESG投资的推进比较缓慢,“双碳”战略有可能成为中国ESG发展的突破点。
陈文辉在报告导读《“双碳”带动ESG投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一文中提出,“双碳”投资至少持续到21世纪中叶,资本可实现长期稳定持续的增长。我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在这三四十年时间内,将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于投资人而言,顺着“双碳”这样确定性很高的主线,可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找到大量优质的投资机会。
具体而言,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和绿色基础设施具有确定的增长预期,是投资布局的优质资产。“投资龙头企业并长期持有,有望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新能源央企国企这两年跑马圈地,储备了大量优质资源,可择优参与投资。考虑到电站的基础设施属性,此类投资很难获得很高的投资收益率,但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回报。”陈文辉表示。
此外,中国清洁能源市场目前正处于真空阶段,初创企业仍有不少机会,可开展早期投资。还应重点关注“双碳“数字经济结合的领域,寻找下一个万亿级的投资机会。
养老基金ESG投资的挑战
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养老基金已成为全球可持续投资的重要参与者,绿色金融为养老基金投资多样化提供丰富的工具,但也应看到,我国养老基金总体规模还不大,绿色投资、可持续投资占比还不高,数据缺乏,评价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是制约养老基金ESG投资的外部环境的因素。下一步推动养老基金ESG投资发展,要从这些问题出发,营造ESG生态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报告中称,目前国际养老基金可持续投资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低碳标的规模小,养老基金仍然更多地投向化石能源相关领域。低碳解决方案类投资由于技术孵化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在投资组合中占比较低。尽管已承诺逐步从涉煤、化石燃料领域撤资,但在中短期内,养老基金仍将持有高额的化石能源类资产,为了保证回报率,无法从投资组合中撤出这些行业。
他建议,各国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化可持续投资的法律法规,明确养老基金将气候相关问题纳入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法律义务。
郑秉文认为,由于养老金社会影响巨大,各国政府在制定ESG投资法规时都比较谨慎,美国和欧洲的监管部门在针对养老金投资上政策倾向略有不同,美国监管部门希望基金管理人优先考虑投资者利益,而欧洲更多考虑社会责任因素。
“目前,中国监管部门倾向于鼓励养老基金将ESG理念纳入投资策略中,但尚未针对此修订养老金投资法规。政府应当在下一步修订相关法规时适时强制养老保险基金主动、有效承诺可持续投资,明确ESG投资受托责任的合法性,将‘双碳目标’相关问题纳入投资决策中的法律义务。”郑秉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