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厘清权利关系是“知网们”生存发展之道

日前,中国知网大幅度下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下载价格,硕士论文的下载价格由原来的每本15元降至每本7.5元,博士论文每本由25元降至9.5元。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要看到,下调价格并不是解决包括中国知网在内相关平台存在问题的根本路径,根本的路径在于明确各方的权利关系。

权利关系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是权,二是利,两者相辅相成。“无权者”非经法律渠道不能“有权”,“有权者”的利益渠道不能无端失去。这是中国知网著作权诉讼案件带来的启示。

中国知网之所以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热点,部分原因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频繁起诉中国知网著作权侵权,通过诉讼总计获赔70万元。赵德馨教授发现,其发表的100多篇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而他本人如果要下载这些论文需要付费。

首先要看到,中国知网是“知错”的。其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在12月10日发出了道歉声明称,今后将全面检查在互联网业态下的著作权保护与使用授权方式,认真分析著作权授权链各环节的工作不足和瑕疵漏洞。

但在“知错”情况下,一些固有的操作方式难改。拿著作权来说,《著作权法》有明确的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除了一些特定规定,著作权属于个人的“私权”,未经著作权人明确授权,一些网络平台和学术期刊杂志社无权使用,更无权获得收益。而这一点,被包括平台和学术期刊杂志社等主体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这次“降价”也属于治标未治本。中国知网此次暴露出的是对著作权保护方面的瑕疵,但在平台经济等领域是否还存在更多权利人权益被“忽略”的类似现象?

其次是要看到这种“忽略”背后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忽略”的基础。

有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知网近年来每年保持10%以上的涨价幅度;2020年,其年收入近12亿元,毛利率近54%。合法的收益法律法规是支持的,但存在瑕疵的收益就需要相关利益方充分考虑这种收益的可持续性了。

是否需要中国知网这样的平台?当然是需要的。因为“欲知者”需要通过中国知网这类平台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但要明确各方的权利关系。将来正确做法应该是相关各方要有明确的约定,有授权的明确许可,有利益的明确分配机制等。不能因为自己有“优势地位”就将权利人的权利“忽略掉”。

三是相关平台要看到今后整治的方向和重点,从而给自己敲响警钟,尽快整改。

无节制利益索求的背后是资本冲动。今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现在,一些平台具备了相当大的市场优势地位,这是否涉及在相关领域的垄断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

总之,中国知网因为赵德馨教授诉讼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归根结底还在于各方权益的不明确。这不单是在著作权保护领域如此,许多平台上也存在类似问题。平台经济迅猛发展,过去会有一些模糊地带,相关主体也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但随着法治的进一步健全,人们维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继续想“打擦边球”已经不可能。在法治环境下,明确各方权益、规范自我才是生存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