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负责人会议:明年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
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于18日召开,总结了2021年国资央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
国资委主任郝鹏强调,突出抓好稳增长,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明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一系列改革举措将陆续推出,其中包括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强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试点推行中央企业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科学推进“双碳”工作,发展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储能产业等。
突出抓好稳增长
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1-11月利润总额达2.3万亿元、净利润1.75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全面完成预期目标。
前11个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为2.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累计上缴税费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上市公司质量也进一步改善。1-11月,中央企业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1221.5亿元,运用上市公司平台实施股权融资198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64.7%。
“中央企业以创纪录的效益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进一步提升。”郝鹏说。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国资央企工作责任重大,为引导中央企业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明年“两利四率”要努力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两增”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一控”即控制好资产负债率,“三提高”即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1%,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中央企业经济效益2020年一季度断崖式下跌,今年一季度超高速增长,所以明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稳增长的压力都非常大,实现效益正增长、稳住增长势头就是胜利。
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2021年,国资委全方位、穿透式、定量化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向更加成熟定型迈出实质性步伐,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
目前中央企业及98.2%的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超过70%的集团公司制定董事会授权制度,89.9%的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子企业层面签约比例达83.9%,比年初增长54.3个百分点。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将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郝鹏表示,2022年要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强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李锦表示,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提法传递的信号是蛮多的。目前央企还存在资源分散、主业不突出,以及在某个专业上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的情况。需要进行大范围、全方位、跨行业的改革重组,特别是专业化重组,使主业越来越明显,产业清晰度也越来越高。
此外,明年还将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各层级子企业落深落实,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持续探索差异化管控。试点推行中央企业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明年的重点难点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混改的深化,包括混改方式、路径的创新,股权让渡比例边界的探索,国家特殊股制度的探索,混改企业内部改革的探索,以及对混改企业的差异化监管模式的建立;二是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稳妥推进,在更广泛范围内将国有企业负责人身份转换成完全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三是多元化激励机制建设,实现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市场化激励;四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加快组建,以及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
坚决有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会议明确,2022年要坚决有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具体而言,严控债务风险,强化资产负债率约束,有序压减永续债规模,推动高负债子企业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防范投资风险,严管非主业投资;严控金融风险,抓好金融业务专项整治。严防安全环保风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会议提出,要全过程、全链条完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名股实债”等问题专项整治。要坚持执行整改并重,坚决防止失管失控。对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等三令五申禁止开展的业务,要零容忍、坚决整治。
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做好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管控,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要管住负债率。按照行业制定警戒线、管控线,然后实施分类管控,一企一策,确定负债率的年度目标并跟踪落实,保持中央企业整体负债水平稳定。
二是要管住重点企业。要加强债务风险动态监测,通过债务风险量化评估体系精准地识别高风险企业,采取特别的监管措施,一企一策化解处置。
三是要管住高风险业务。要严管非主业低毛利大宗商品贸易这种业务风险,严控金融衍生、融资担保、PPP等业务风险,坚决禁止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