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陆挺:央行祭出“升准”表明态度,汇率拐点已至

12月13日,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媒体会上对记者表示,人民币升值不都是好事,在有资本管理下的人民币升值容易超调。他认为,央行上周调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表明了态度,汇率拐点已至。

12月9日晚间,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消息一出,离岸人民币直线跳水大跌300点。截至19:53,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3758。此前人民币对美元升破6.35,逼近6.34,创下今年5月以来新高,当时央行亦祭出了“升准”措施,随后人民币多头偃旗息鼓。

陆挺也建议,目前应该顺应资金流动方向,央行可以适度结汇(即投放外汇占款),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中国外汇储备近年来波动不大,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加,外债仍在攀升(美元债存量近1万亿美元),投放外汇占款可以适度提供流动性。

各界认为,出口数据走势将对后续的中国经济、人民币汇率至关重要。在陆挺看来,经历了今年出口的高速增长,明年出口可能出现下行。“在今年三季度4.9%的GDP增长中,出口贡献了一半(2.4个百分点),预计出口对四季度的贡献还会较高,但明年能够带来的增量可能有限(部分因为基数效应),或降至0~1个百分点以下。”他称。

疫情下,中国供应链的韧性推动中国出口持续攀升,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金额32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如果客观严格地分析,不能假定每年出口都会大幅上涨。其实在疫情暴发前的几年,中国每年出口都接近零增长,出口高增长已经成为历史。”陆挺表示,2022年不能低估出口数据对宏观经济、就业安排可能构成的挑战。

鉴于2021年一季度的高基数效应,2022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或存在一定压力。除了出口,例如,地方卖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40%,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超30%;钢铁行业考虑到全年的减产可能,今年上半年开足马力生产,这也为明年一季度带来高基数效应的挑战。

机构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形势判断和政策基调变化释放出三个信号:中央首次提出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了应对“三重压力”,稳经济在政策制定中的权重大幅上升;强调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要有机结合,“逆周期”调控重出江湖。目前,市场期待后续会有更多政策措施落地。

陆挺建议,需要让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同时,在中国“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下,“需要对受严重影响的行业、城市进行定向、精准补助,以缓解疫情带来的冲击,这样的财政支出是有必要的。”他称。